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調查發現,低收入青少年重視長遠前景,多於一次性援助,建議政府考慮復開臨時工作職位,幫助他們與勞動市場接軌。更舉出一位22歲修畢中五及毅進課程的青年的搵工經歷為例,表示社會上雖然有不少職位空缺,不過大量青少年出現就業「錯配」。
很欣賞這個留言:「唔該啲團體做啲實質對年輕人有用的事,教他們面試技巧、工作態度,刻苦奮鬥自律精神和責任感。在最低工資下,真正低收入的人不多,一個身體健全又願做工的人,不會收入太低。只有希望工時少又想嘆的人,才會保持低收入。現在香港經濟環境不是很好,競爭很大,找工作唔可以咁天真,以為寄出信,便一定有回音,亦不代表自己無用,只是自己未能達到僱主的要求。毅進課程強調和會考的學歷一樣,都是自欺欺人的。投身社會時處處碰壁,有何出奇,工作和做人經驗就是這麼訓練出來。22歲青年要幾經辛苦才獲親戚介紹覓得倉務工作?簡直笑話。但有長工不做,轉職社福機構擔任臨時活動工作員,始發現自己志趣於此,並有意進修,冀他日可成為社工。真正的社工工作,可不是個活動工作員!臨時工不是庇護工作,是訓練場,總要出去試煉。
「就算臨時工給這位22歲青年長做下去,到了要成家立業時,又會怨無能力成家立業,因為薪金不高,到時又賴政府。一分工作,一分收入,唔想辛苦,又想有錢,在現今環境是無可能的。就業『錯配』是騙人的話,無人生出來就配做輕易高薪的工作,無人生出來就注定要做勞苦的工作,一切都是人為,要靠自己的努力。」
很想知道這位留言者是否一個年輕人!
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