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料進賬800億 辣招下無以為繼地價回落 庫房勢水緊難派糖

本年度料進賬800億 辣招下無以為繼
地價回落 庫房勢水緊難派糖

【財政預算案前瞻】
【本報訊】一向是政府重要財政來源之一的地價收入,在政府「瘋狂」推地下,本年度應已超標完成,總地價收入相信會接近800億元,而單計賣地收入已有約650億元,創出歷史新高。不過,觀乎地價正由高位逐步回落,業界質疑未來未必能維持每個年度都有數百億元收入,令政府水源緊張,難以大派糖。
記者:林志光

恒基數年前以96億元補地價,興建迎海項目;惟本年度發展商審慎,政府補價收入暫僅50多億元。資料圖片

據政府資料及本報統計顯示,本年度至目前止,總地價收入已超過去年初估計的690億元,達700多億元收入,當中因政府本年度重掌土地供應主導權以增加建屋供應土地,暫已售的36幅地中,住宅地便佔近八成,連同下月底前截標的土地,本年應可售出的住宅地,可達32幅,是最少20個年度的新高。因此,即使本年度沒有百億地王產生,至今政府已收取的賣地收入,已約650億元,屬歷史新高,佔總地價收入超過90%。

樓市冰封補價收入減

至於來自發展商,將所持有土地,透過換地及改契,補地價而來的收入,今個年度與過往數年有頗大分野。過去數年,有發展商趁樓市暢旺,願接受數以十億元計,甚至近百億元的補地價方案,其中一個經典項目包括恒基地產等的馬鞍山落禾沙項目(現為迎海),涉及的補地價金額達96億元,故過去四個年度,每年都有逾100億至200多億元的補價收入。
惟近年樓市在多項辣招影響下,物業交投冰封,發展商審視形勢發展後,跟政府在補價金額的估算上,出現重大分歧,致令本年度此類補價收入大幅下跌,暫時僅約50多億元,如果短期內沒有較大宗的達成補價新個案出爐,今個財政年度的補價收入將是自2003年以來的十年新低。

貴重大地皮買少見少

綜合來自私人協約及短期豁免費用,和月內有機會售出的土地,如日內將開標、價值最少60億元以上的三幅啟德住宅地計算,本年度總地價收入有機會超過750億元,如果連於本年度入賬的兩個港鐵西鐵線車站上蓋項目地價計算在內,本年度總地價收入有機會達到約800億元的水平,僅次於2011/2012年度846億多元的歷史高位。
萊坊測量師行執行董事陳致馨稱,因現時地價正從高位逐步回落,除非政府不斷增加出售土地的數量,然而此舉亦要視乎土地儲備是否充足,且較貴重的大塊土地亦不多,故必會影響政府的賣地收益,繼而拖低總地價收入。至於私人土地補價收入,在地價及樓價都開始下滑下,發展商會更為保守,政府能否批出令他們接受的較合理補價將成關鍵,政府早前倡議的補價仲裁機制,或有助加快彼此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