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外媒關注 無綫 亞視 冷待

獲外媒關注 無綫 亞視 冷待

【本報訊】從採訪到被採訪,今次反滅聲遊行,讓記者變成新聞主角。傳媒飽受威脅,惟部份本地電子傳媒疑冷待事件,把反滅聲大遊行的新聞,安插在較不起眼位置。無綫將遊行放在「二條」播出,亞視則放在第二節頭條播放。反觀外國媒體如法新社、路透社等都有派員採訪,即時報道。
無綫新聞昨晚六點半新聞,開場介紹時以「反滅聲」遊行的消息開首,實際播出卻以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出席節目講述電子道路收費的新聞取而代之,遊行只安排在二條播放,不過報道詳盡。

解釋片段出現技術故障

據了解,有電子傳媒中人解釋,次序掉換是由於片段出現技術故障,惟有臨時掉換播出次序。
至於亞洲電視,在六點鐘新聞開始後,首節15分鐘對遊行隻字不提,到第二節才以頭條報道,但篇幅明顯比無綫短,也沒有了集會嘉賓發言片段。反而「監察傳媒操守議會」的集會,就有更仔細的報道,詳盡播出部份參加者的發言。
香港新聞自由被收窄,外國媒體也關注。法新社、路透社有即時報道,遊行照片陸續更新上載,報道篇幅也長。報道指,單在本月已有兩個國際組織對本港新聞自由情況表達關注,認為香港新聞自由經已「跌至低位」、「正處於危險之中」。
報道又提到,多家外國媒體選擇香港作為基地,是源於香港言論自由的傳統,期望香港能繼續享有自由表達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