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形容香港搞「自殺式旅遊」 酒店蠶食民居 扯高租金

團體形容香港搞「自殺式旅遊」 
酒店蠶食民居 扯高租金

【本報訊】自由行湧港,土地正義聯盟根據旅發局數字,指酒店房間由04年3.8萬個升至現時6.9萬個;酒店不斷擴充,由海濱直逼民居,灣仔、中西區、油尖旺及九龍城成重災區,不少住宅樓宇被收購,基層居民被迫捱貴租。
記者:彭美芳

針對自由行對本土的影響,土地正義聯盟成員朱凱迪昨日聯同灣仔居民及關注基層住屋權益聯席舉行記者會,分析政府數字及酒店資料,指過去10年新增的酒店房間,逾八成位於灣仔、中西區、油尖旺及九龍城等市區位置,並陸續深入民居。聯盟認為酒店擴張用地,影響本地人生活。
居住在灣仔區20年的「老街坊」岑先生,一家三口居住在鵝頸橋舊樓80呎劏房中,兩年前租金4,000元,不過業主期間轉手,樓宇賣給地產商,地產商計劃今年中,把岑先生的單位租金加至5,000元。

比東北發展住宅用地大

岑先生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妻子做散工補貼,租金佔家庭收入一半,加上年幼女兒在住所附近上學,他指「搬屋難」,因無法應付昂貴車資,加上港島租金貴,只能定時物色新租盤。岑先生一家輪候公屋已五年,他批評政府接待內地自由行,無視港人住屋權,以住宅改酒店,令平價租盤大減,租金上升。
朱凱迪指,10年間新增三萬間酒店房間,04年後建成的酒店合共佔用91.6公頃,等於5.5個維園,比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88.3公頃住宅用地更大。由於推算到2023年有約一億旅客訪港,本港酒店更供不應求,而不斷擴張酒店房數量,只會令本港旅遊業朝「自殺式」方向發展。
聯盟統計,市區新酒店多次利用更改土地用途取得土地,04年起有98個住宅大廈及105個商貿樓宇改建成酒店,故旅遊相關的設施在住宅區及工業區衍生,令本地社區出現轉變,影響原來的租金水平,特別是住宅區加插酒店,減少住宅租盤,令供應減少,租金上漲。聯盟稍後會再邀政黨向政府施壓。
聯盟昨到灣仔近民居的慶雲街新酒店地盤示威,並把標語「酒店瘋狂起,居民無位企」掛在大閘上。聯盟要求,城規會應停止把住宅用地改為酒店,維持市區房屋供應,又要重做《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考慮新酒店對居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