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過往接受記者朋友訪問中,非常有限的不愉快經驗,我可以先假設本月19號《信報》城市定格,署名撰文攝影同兼的吳雄先生,應是一位較年輕、資歷尚淺、缺乏自錄音中擇取語句作文字處理訓練、又或並非以中文作母語、甚至對港式粵語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障礙,才會在這一篇訪問李力持導演作為中學校董推動戲劇教育的文章中,把你我熟悉的星爺名片幕後功臣,呈現出如此一個言辭矛盾、思路混亂、目光狹窄、自大、無知、奴性得叫人倒胃的一副面貌給讀者。
又當然,若以上一切是誤解了吳雄先生的專業能力,那麼,想像到那批李導演身任校董的學校的同學們,其處境實在叫人憂心。
港片成三不像
大時代,人仔升值,一切是看大國人民幣的實實在在,香港影人逐草而居,當中絕無任何道德批判需要,而為求中港合拍而喪失了本土特色,甘於變成三不像、自閹、哈腰、一句「觀點與角度」也總能回應過去,相對於成龍把警察故事變成公安故事,黃百鳴把賀歲片用作建制打手團體義映籌款,又或再早前陳可辛在《中國合伙人》中為迎合他的中國合夥人(我指那票房六億的內地觀眾們)而厚顏聲張的新道德價值觀,李導演在專訪中把在內地工作的妥協稱之為「膽固醇高」,也總算是姿態上的自覺自省,亦公平而言,實在未有機會一睹相關宣傳的學生電影習作《四季人生》,當中的青葱直率是否已彰顯李導演作為電影人的赤子真誠猶在,也不敢未審先判,可是,專訪內文筆鋒一轉,論及香港人的迷失,就露底了。
身為資深電影人,表心迹以影視作品為我城迷途大眾點引明燈,並不算狂妄自大,但又突然以《明報》換總編一事,語句「大力」力指絕無中央干涉云云,那份自信,撇除擦鞋(他應仍有一定智商判斷此法無甚效用),自保(未見陸佰久對他有所逼害故不成立),凡此種種謀利動機若缺,就只得無知二字才能解釋此種站台怪行。我即使認同第八藝術也是一種要求通材能力的專業,我也不會要求一個電影導演對新聞自由必須有基本上的了解,一如學人鄭赤琰,就只為心繫幫港出聲,發文謬指新聞自由應如何正本清源,顯得李導演的小學雞言談也似無傷大雅,但只因為那個校董頭銜,文末又一次了無新意痛心力斥今日我城埋怨政府已成歪風惡習,輔以香港人從來毋須他人遷就倒是本為天下適者生存最強一族,作核心言詞支撐整篇論調,至此,我實在無言。
曾幾何時與星爺開創無厘頭喜劇文化,今似遺忘了「顛覆」才是他們昔日創作的原動力,也是觀眾買票的原因。也許老屎忽是你我難以逃避的一個進化/退化階段,但借用李導演個人用語,就請你遷就一下今日年輕人的選擇,你步履蹣跚就莫要阻人踏路前行,我相信校董唔應該係咁做!
【周一鳴】
撰文:周旭明
金牌編劇,細膩筆觸刻劃出人生百態。
本欄逢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