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雷曼?(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誰殺了雷曼?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百年來第一位聯儲局女主席耶倫(Janet Yellen)上場還不到一個月,她的同僚就送她一份「大禮」,令她的形象更鮮明、討好,實在幸運。
這裏說的是上周五聯儲局的2008年議息會議紀錄。紀錄中的耶倫顯得有遠見、有魄力,不會畏首畏尾,並且很懂得利用身邊的小事或生活例子表達自己的觀點,拆解不同意見者的批評。
2008年9月的一次議息會議,各成員對經濟前景有不同意見,有的較樂觀,預計經濟頂多放緩兩、三季,不致出現重大衰退。耶倫當時是三藩市聯儲銀行行長,她以Bay Area(灣區)的奢侈服務業衰落做例子,向委員表明經濟形勢不大妙,例如向來是新發財天堂,入會費高達25萬美元還要等候七、八年的矽谷鄉村俱樂部(The Silicon Valley Country Club)突然門庭冷落,等候入會的人只剩13人。耶倫語音剛落,在座的人包括向來鷹派的委員人人點頭微笑。
輕鬆幽默只是前菜,耶倫在會議紀錄中得分最高的還是她的預見力,是她對一般上班族經濟擔子的了解。2008年夏天,聯儲局推動拯救第四大投行Bear Stearns後不久,金融市場稍為喘穩,經濟好像過了最壞時期,不管主席伯南克及其他委員都認為危機暫時已穩住,聯儲局不必再有大動作,甚至可令利率保持在2%水平。只有耶倫力排眾議,認為一、兩個月數據不足以反映經濟回穩,特別是私人消費開支因樓市崩盤顯著萎縮後復原需時更長。事實證明2008年夏天就像迴光返照一樣,過不了兩個月,雷曼出事,形成骨牌效應,把AIG等金融業巨頭一一拉倒。從這些紀錄來看,耶倫的識見、觸覺委實不凡。
當然,耶倫到底不是神仙,她雖然比大部份委員早察覺2007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的嚴重性,但對它的破壞力還是低估了一點。她跟大部份委員包括當時的主席伯南克起初都相信,美國經濟受得起雷曼倒閉的打擊,當時的低息政策也已足夠協助金融體系度過難關。但過不了幾個星期,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同意多國央行聯手減息穩住市場信心,到2008年底更把短期利率降至0-0.25的超低水平及開展買債計劃 。
聯儲局公佈的會議錄音紀錄無疑有助外界明白當年的決策制訂過程,了解伯南克、耶倫及其他重要人物扮演的角色。但正如幾年來不少分析指出,最關鍵的問題──為何讓雷曼兄弟倒閉,仍然言人人殊,找不到合理解釋。事後聆訊中,小布殊政府的財長保爾森及伯南克都堅持聯邦政府及聯儲局沒有合法的權力救助這家投資銀行,雷曼本身也沒有足夠資產可以作抵押融資。只是兩人的說法像事後補鑊多於一切。
美國政府出手救企業的先例甚多,很多時候不必自己出手也能成事,1998年令LTCM(長期資本管理)有秩序收縮及退出市場就沒有動用政府半分錢。事實上,拯救方案的重點是穩住信心,煞停fire sale(不問價散貨),只有這樣才不致出現系統性崩潰。當初保爾森及伯南克袖手旁觀,任雷曼倒閉,有的財金官員甚至認為,擺這個姿態可表明政府企硬不受華爾街牽制。結果市場信心崩潰,危機一發不可收拾。
不救雷曼這個餿主意究竟該歸咎誰,暫時還是沒有答案。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