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調入專案組,便接到一宗家庭暴力個案須跟進。一對夫婦在家中爭吵,丈夫遭太太打傷,經過初步評估,相信太太患有情緒病,須接受適當治療。夫婦二人聽完我的分析後,並不相信患病的說法,丈夫更認為是小題大做,夫婦爭吵是平常事,他要求讓太太出院,但亦同意我們有需要時可到家中探訪。
我明白此刻二人未必可以接受患病的消息,便嘗試向太太解釋,她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情緒病症狀,有時實在控制不來。她聽後始終不相信自己患病,亦沒有答應定時服藥,其後我上門家訪,勸她接受治療,起初她不肯讓我入屋,只願意與丈夫在住所附近的公園見面。
每一次傾談,我都會詳細講解她的病情,又建議她在日常行為中印證是否出現這些病徵。經過數次會面,太太終於明白自己有需要接受治療,亦開始定時服藥。
丈夫曾高興地對我說,太太有一次與同事爭吵後,竟向他訴苦,被人罵了也沒有還口,證明服藥果然有效,太太的性格改變了。我順着說,作為丈夫更應該大力支持太太繼續接受治療,一家人開開心心生活。
有時候,病人不肯面對疾病無可厚非,尤其是精神病,甚至連家屬也會刻意迴避。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更要盡一切辦法,令病人及家屬明白及早治療的重要性。
撰文:葵涌醫院社區專案組資深護師黃嘉敏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