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街反滅聲 捍衞言論自由

今日上街反滅聲 捍衞言論自由

【本報訊】自由的空氣快將殆盡,人們在寂靜裏熟睡,發出警號的守衞一個個倒下。「滅聲」慘案接連發生,一批傳媒人手挽手,宣佈成立獨立評論人協會,為港人的自由發出預警,呼籲市民今天參加記協「企硬反滅聲」大遊行。慘案受害人希望港人重燃反廿三條的決心,嚇退幕後黑手。名嘴、前高官、學生、移民港人紛紛撐住,守護我們的第四權。記者:白琳 潘柏林 吳嘉羚

「我哋冇錢、冇權,有嘅係一支筆,同埋良知。」獨立評論人協會召集人呂秉權昨宣佈協會成立,與同伴一起繫上藍絲帶。29名老中青獨立評論人為了新聞自由,史無前例團結起來,協會旨在捍衞新聞自由及教育公眾,靠會費營運,不接受捐款。

記協預備4,000條象徵言論自由的藍絲帶,今日派發給遊行人士。何家達攝

學民街站呼籲

評論人站出來

「係全社會嘅自由」

創會成員包括資深評論人程翔及前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王永平,早在李慧玲被滅聲前已決定成立協會。程翔說:「新聞自由唔係新聞界嘅自由,而係全社會所有人嘅自由。」他說這種自由無色、無味、無臭,市民以往視作理所當然,當自由徹底消失,香港就「大禍臨頭」,像內地社會般扭曲,「真話唔能夠講,講出嚟嘅唔係真話」。
王永平說:「冇咗言論自由,香港經濟會失色。」撰寫《蘋論》的李怡也指,新聞最重要功能是防止政府欺騙人民。
這批手挽手的評論人當中,不少已「壯烈犧牲」。袁耀清在《信報》抽起批評無綫的文章後辭去副總編輯,他苦笑稱,手挽手大合照就像電影《大逃殺》裏,各人相繼倒下,一張張臉被打上大交叉,「下次未必咁高姿態去搞你,而係不動聲色,死咗都唔知乜嘢事」。
兩年前被港台封咪的吳志森說,歷史不斷重演,只是當權者做得更加粗暴和難看。林和立00年因經常報道中共權鬥而被離開《南華早報》,他形容新聞自由面臨繼67年商台林彬事件以來最嚴峻的時刻,打壓事件不絕,恐香港變成另一個言論自由凋零的新加坡。
李慧玲也是成員之一,她指港人不能普選特首,惟有用腳表態。03年若不是50萬人上街,廿三條惡法早已通過。今天不同崗位傳媒人都是新聞自由受壓的人證,「希望重演03年港人手牽手對抗廿三條嘅情況,一齊撐住,為嚴峻嘅新聞自由做番啲嘢」。
李慧玲呼籲市民不要放棄,「盡量做,如果人數夠多,幕後黑手都唔敢咁猖狂」。經歷多次封咪的「大班」鄭經翰向本報表示,03年商台封咪風波發生後,新聞自由一直處於劣勢,「只係香港人過去十年扮無知、扮發夢」。

「一齊保衞第四權」

學民思潮昨在旺角及荃灣派發4,000份傳單,呼籲市民今天上街「一齊保衞我哋嘅第四權」。學民義工柯婉靜指出,本港新聞自由排名下跌,市民「要用藍絲帶話畀政府聽,我哋唔要冇咗新聞自由」。她又批評特首梁振英違反捍衞新聞自由的競選承諾。學民成員黎汶洛說,港人不能以為新聞自由事不關己,前年反國教風波,傳媒就成功迫使政府面對民意。
加拿大港人移民組織港加聯在當地時間周六上午10時(香港時間昨晚11時)於多倫多集會,身穿黑衣和繫上藍絲帶,越洋聲援反滅聲遊行。發言人馮玉蘭指香港需要獨立媒體監察政府,避免下一代變成愚民,促港府保障媒體不受打壓。

記協「企硬反滅聲,撐言論自由」遊行

遊行時間:下午2時半
遊行路線:由遮打花園出發,沿金鐘道向東行,經添馬街轉入夏愨道,然後直達特首辦所處的添華道集會場地
預計集會時間:下午4時至5時半
資料來源:記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