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滅聲撐新聞自由 2.23上街】
你未必認識李永銓(Tommy Li),但他的作品,你一定見過,滿記、英記茶莊,還有經包裝身價暴漲的「上海錶」。這位被譽為本地最具有影響力的港產設計師,過去甚少談論政治,今日卻站出來,直指香港自由受損程度已達臨界點,「自由逐步收窄,從事創作嘅人,係最大受害者」。溫水煮蛙,自我設限,眼見香港沉淪,這個老早在中、港、日三地發展,但從來沒有想過移民的創作人,顯得很肉緊。
自由受損 無人獨善其身
走進Tommy位於小西灣的辦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門口幾幅毛澤東版畫,由枯木老毛到草菇老毛,玩味甚濃,「呢批畫全世界巡迴(展覽),喺外國攞咗好多獎,唯一係入唔到中國。」他聳聳肩說。Tommy有一段在鏡頭前「論政」的訪談花絮在網上熱播,記者笑他人氣急升,他卻猛搖頭。
由港視不獲發牌風波到李慧玲被無理解僱事件,反映香港新聞及言論自由極速萎縮,Tommy認為設計行業首當其衝,他表示:「以前係百花齊放但傾向保守,搞展覽見到陽具就好驚;𠵱家係唔想投錯注,黑手係一回事,個氣氛係:擦邊球都唔去得好盡,但創作,正係要衝破界線,呢種自我審查,令行業遲早玩完。」Tommy指香港人安逸慣了,但當大環境正急速變差,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最明顯係電影題材,若果連個人創作都受審查或自我審查,要考慮係咪踩界,就很悲哀。」Tommy表示:「過去我哋唔怕審查,因為根本冇(審查),嗰幾幅毛像版畫,入唔到大陸,但喺香港,只要做咗出嚟就冇事,喺北京做同一件事,會俾人封舖,我哋香港人有咁大嘅自由,唔係要濫用,係要好好享受佢,如果連呢啲都冇埋,香港同深圳、東莞,有乜嘢分別?」
「今日嘅政府,認受性好低,行錯一步好多人鬧,只因唔係我選,搵番個認受性,攞番人民對你嘅信任,否則,換幾多個特首都好,仍然寸步難行。」創作講求前瞻性,對香港的發展,Tommy的看法有點悲觀,不過,他就講了一個小故事給記者聽。
無懼黑手 籲勿自我審查
「David Carson係設計圈子入面最有影響力嘅字體設計師,佢講過佢阿爺喺第一次世界大戰當兵,負責拆地雷,每日都要面對死亡、斷手斷腳;我哋做設計,畫吓公仔、整吓啲字,畫得唔好唔會死唔會斷手,如果咁都成日要問,我呢個意念、我寫嘅嘢會唔會踩界,先真正可悲。」革命,由自己的行業開始,Tommy說︰「黑手總會有,起碼,先唔好自我審查。」
這位連被禁的作品都可以輯錄成書送給好友苦中作樂的設計師,這位人稱「壞孩子」的鬼才,的確與別不同。
記者 呂麗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