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尼地道歷史建築密集

堅尼地道歷史建築密集

【本報訊】富有現代主義風格的佑寧堂雖然只是準三級歷史建築,但位處堅尼地道,該一帶建有最少10座不同價值的歷史建築,形成一個歷史建築區。這批建築部份成功活化,但亦有為發展而拆卸,隨着佑寧堂重建將買少見少。

李國寶祖屋拆卸建豪宅

港大建築學院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稱,佑寧堂屬典型的現代主義建築,又稱為「包豪斯建築」,特徵是由鐘樓和聖堂一高一矮的建築物構成,且用上不對稱的設計,門外的石級亦橫向設計,感覺較為親切。李指現時香港尚有不少類似風格的建築,因此可能未太珍惜,「不過可能十年後又唔同諗法」。
事實上,中區堅尼地道一帶是香港歷史建築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佑寧堂後面就是聖保羅男女中學及基督科學教會兩座二級歷史建築,東面有法定古蹟聖約瑟書院,以及前域多利軍營卡素樓、舊英童學校和前日本人小學三座一級歷史建築,對面馬路是正待評級的共濟會會所雍仁會館;另兩座法定古蹟禮賓府和梅夫人婦女會亦只是數百米之距。
李浩然表示,堅尼地道一帶因發展尚未蔓延至此,故較多歷史建築能得以保存;但由於它們用途及落成年份各有不同,故不能算是一個「建築群」。
這批歷史建築中,聖保羅和聖約瑟維持固有用途,卡素樓和舊英童學校就分別活化為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和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但堅尼地道6至8號的李國寶家族祖屋,雖然是二級歷史建築,但前年為建豪宅已拆卸,如佑寧堂再重建,區內歷史建築將買少見少。

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