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古文明救兵》(The Monuments Men)沒有蒙羅麗莎的笑容 你會死嗎? - 仰止

蘋影話:《古文明救兵》(The Monuments Men)
沒有蒙羅麗莎的笑容 你會死嗎? - 仰止

我兩次走進大英博物館都是早上,沒有甚麼遊客,看到放在玻璃櫃內的中國文物,民族主義的怒火便上心,很想發狂打碎那些玻璃,奪回屬於我們的文物。我當然有想到那是防彈玻璃。有時想起來,八國聯軍之役實在很好,如果這些東西仍然放在中國,文革時早已毀滅了。就像香港被割讓給英國,我才可以看到這麼多書,否則早成了紅衞兵的槍下亡魂了。

帶荒謬感的喜劇

《古文明救兵》(The Monuments Men)有一群我喜愛的演員,包括標梅利及尊古曼(九千年前一個叫《肥媽日記》的美國處境喜劇,演肥媽丈夫的便是他,非常搞笑。)看到演員陣容,你便會明白這是一部帶着荒謬感的喜劇。你只對了一半,這部電影還有它感人的情節,表面上輕描淡寫的鏡頭和場面調度,竟然令你又笑又喊。一群老人家在二戰末期奉命去戰場搶救一些快被德軍或蘇聯毀滅的西方藝術,有古代的,有文藝復興時期,也有現代派。我們看到其中一場戲是老兵拿着被炸爛、只餘半個木框的畢加索作品。不過,我懷疑那時候他的作品會被多重視。
沒有蒙羅麗莎的微笑這幅畫,我們當然不會死掉,這個世界也沒有毀滅,但影片不斷地講述這群雜牌軍努力找失去的,米開蘭基羅製作的布魯日的聖母聖子像。其實是告訴我們,沒有這些東西,人類不會餓死,但人類也沒有靈魂。我們不會看到藝術品帶給我們的快樂。文明,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都不只是我生活的印記,而是我們人類的圖騰,在我們找到信仰,找到歡樂。這些都不是食物能夠滿足你的。
也許這部電影的節奏稍為緩慢,但卻能感動我心。中國人打仗便不會去理會甚麼文物藝術品,總之焦土政策,玉石俱焚。不過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戰,又未動用到核子彈的話,各國政府第一要救的東西肯定是這些東西,因為它們有價有市。

可會物歸原主?

《古文明救兵》還有一樣重要的事情是,所有找回的失去的藝術品,都物歸原主,送回各自的國家。我不禁想問,大英博物館的那些東西,怎麼還不還給中國人?這是我們的國寶。
P.S.有讀者說我的影評上了腦,陰謀論的結果絕對是受被迫害妄想症的病人思想。其實也有幾分道理,我每次都去檢討自己是否真的把自己的瘋狂帶到文章內。但我覺得竟然有人用「自由意志」去看《鐵甲威龍》,那恐怕才是上腦。反正仰止到處樹敵,就有話直說吧。第一,我是個死剩種馬克思主義者,有沒有自由意志這東西,我看還要討論。第二,如果《鐵甲威龍》主角回到家後,發現自己之受傷經過,於是去報仇,是證明了自由意志,會不會是種非常爛的機械認識論入路。
哲學很多都從認識論入路,沒有大問題,卻小心我們把情緒、慾望、衝動都變成自由意志了?我總覺得自由意志是那些爭取民主自由的人投射出來的慾望,其實爭取自由民主的理由很簡單。每一個存在本身必然有其作為存在的意義(我不想用凡存在本身必合理誤導讀者),一個存在企圖騎到另一個存在頭上,共毀滅其存在,這便是貪婪弄權的醜惡行為,我們當然要誓死抗爭到底。Time out!我再這樣寫下去一定立即被炒。《蘋果日報》萬歲!一切以《蘋果日報》為首是瞻。可憐吓,我好窮!
撰文:仰止

電影中,一群老人家在二戰末期奉命去戰場搶救一些快被毀滅的西方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