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7個月最差 大行紛唱淡內地經濟難保7.5%

製造業7個月最差 大行紛唱淡
內地經濟難保7.5%

【本報訊】昨日滙豐公佈的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降至48.3,遠遜市場預期的49.5,亦跌至7個月以來的低位,其中多個重要分項指數幾乎全線下跌。有多家大行對此大感失望,認為數據確認內地經濟進入下行的周期,上半年內地經濟疲弱已成為定局,甚至有多位經濟分析師認為,今年內地經濟增幅難保7.5%。
記者:黃尹華

滙豐中國製造業PMI指數已連續兩月在50以下的萎縮範圍,反映年初至今內地製造業一直收縮。2月各分項數據中,除新出口定單指數輕微上升外,其餘產出、新定單、原材料、產成品庫存四個指數均出現下跌,並由原來50以上的擴張區跌至50以下的萎縮區。

最新數據顯示,內地製造業由年初至今一直呈收縮狀態。

內需疲弱 經濟下行成定局

看罷差強人意的數據後,大行均發表看淡言論,大膽肯定上半年經濟將維持疲弱。
花旗指出,2月製造業PMI數據下跌出乎市場預期,顯示經濟放緩是受內需疲弱拖累,預計內地上半年經濟增幅將較去年第四季的7.7%進一步放緩,相信中央會維持溫和偏緊的政策立場,除非經濟增幅威脅到7%的底線。
麥格理則指,即使數據受到春節因素影響,但仍足夠清晰反映內地經濟進入新的下行周期,未來數月公佈的經濟數據將出現明顯下滑趨勢。
麥格理相信,內地的去庫存及增庫存周期大約維持半年左右,目前剛剛進入去庫存階段,意味疲弱趨勢會維持至年中,將拖累經濟表現,直到第三季才有望回復增庫存的利好趨勢。

新定單 庫存 指數齊齊跌

多位經濟分析師均憂慮中國今年難保7.5%經濟增長,即中央去年的目標,今年很難繼續。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表示,「跌破7.5%的機會非常大。新定單、原材料、庫存這幾個指數都出現下跌,說明企業家都不看好前景,內需將會很差」。即使歐美市場帶動出口,經濟增長仍難有起色。她指工信部周二公佈,去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只有9.7%,無法達到原定10%的目標,今年的目標則下調至9.5%,顯示經濟下行已成定局。
建銀國際研究部副主管及首席經濟師劉紅哿直言,「今年經濟增速一定會下滑,7.5%肯定做不到」。該行預期,今年GDP增幅將只有7.4%。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則認為,內地經濟增幅仍可保7.5%,他表示,雖然內地多個先行指標,包括發電量增長等,均出現放緩,但他預計,今年「兩會」公佈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仍將維持7.5%不變,「不過如果要刻意去保呢個水平,就會出現好大嘅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