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年初人民幣升破「6算」咫尺在望,但內地早前公佈的「滲水」出口數據,相繼被真實度高但偏弱的中港及區內貿易統計所打破,由去年底至今年初,推升人幣的外滙流入正放慢,人幣結滙(購買人幣)自然減少,人幣在岸價(CNY)連續兩日每日跌近百點子,昨更跌穿每美元兌6.08元人幣關口,是兩個半月的最弱水平。銀行界預期兩會前,人幣仍會偏淡。
記者:劉美儀 董曉沂
人民幣在岸價昨收報每美元兌6.0834人幣,較前日跌70點子,與1月中最強勢時人幣6.0412相比,跌幅達0.7%;離岸價(CNH)昨收報6.0683,與1月中最強價位(6.0211)比較亦貶0.78%。人幣回軟,每百港元可兌換的人仔現鈔亦略多,中銀香港(2388)牌價顯示,每百港元兌77.88元人幣。
專家料兩會前仍偏淡
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認為,近日人幣回軟,與資金流入壓力減少有關,人行順應形勢亦毋須開出太強的中間價,即日滙價遂受壓轉弱。
結滙減少,不排除與貿易數據回歸真象有關。他說去年底至今年初,人幣升至近6算,剛巧1月份內地公布的出口數據特強,大幅跑贏區內表現,但觀察本港轉口情況,及美國雪災延綿對環球出口鏈的打擊,不排除內地官方數據存在「假單滲水」可能。
隨着過年後貿易數據陸續「淨化」,外滙流入相應減少,他預期兩會前,人幣走勢可能偏淡。
人行副行長胡曉煉日前在跨境人幣業務工作會議指,將有序擴大滙率波幅區間,恒生銀行(011)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指,「撞啱」滙豐中國PMI數據偏弱,外圍方面新興市場正蘊釀新一輪貨幣危機,韓圜及印尼盾等持續貶值,人幣未必再可獨善其身不受拖累,擴大波幅亦意味一旦回軟,跌幅擴大。
市場對兩會或觸及扶持行業、為經濟增長帶來亮點的措施,亦無太大憧憬,料政策主要集中反貪,故他說投資者審慎部署下,沽人幣獲利回吐。
中銀香港經濟研究處經濟研究員卓亮認為,滙豐PMI指數遠遜市場預期,反映內地增長動力在不同層面均有放慢,故不宜對首季經濟增長過份樂觀。
粵融資1.38萬億稱冠
人行昨公佈,去年度各地區的社會融資(包括銀行借貸、債券及股票融資等)規模統計,當中廣東的社會融資規模達1.38萬億元人幣,全國最多,北京及江蘇僅次其後,連同山東、浙江及上海等6個地區,融資額合佔全國比例達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