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信泰富(267)去年全年純利約75.88億元,按年增9.12%,優於市場預期。其中特鋼業務純利同比升逾7倍,至17.62億元,能源業務純利亦大升60%,惟佔集團總資產逾30%的澳洲鐵礦項目開始營運,計算折舊後鐵礦開採錄得16.19億元虧損,集團料今年澳礦的利息和生產開支會進一步增加,坦言會有很大撥備壓力。
記者:李以莊
中信泰富總裁張極井指,去年於當地的建設及採礦等項目開支為99億美元,比去年預計的80億美元升逾20%。
張極井認為,未來要加大投資,但由於兩條生產線已開始營運,估需計算折舊,故令集團的賬面收益會錄得虧損,由2012年的7.81億元擴大至16.19億元,更預料今年的利息和生產開支會進一步增加,影響今年盈利︰「生產以後,今後的開支會有很大的撥備壓力,數字難以估算,取決於年底礦價,以及未來生產線的建設速度。」
集團預計今年礦價約為每噸120至130美元。
官司未解決添變數
澳州聯邦法院月初雖判定,中信泰富擁有澳礦相關港口的經營權,惟仍有官司「未解決」,令澳洲鐵礦項目平添變數。
集團表示,會爭取達成商業和解,但強調若對方堅持訴諸法律,亦會以保障股東利益的立場下對簿公堂。
至於中信泰富早前因未能與另一合作夥伴中冶集團達成結算共識而「分手」,中信泰富主席常振明坦言︰「上了一課」,未來建設的四條生產線將會收歸集團自行管理建設,但仍會吸納中冶技術員以及澳洲專家,預料四條生產線會於2016年或以前逐步投產。
去年表現較理想的特鋼業務,則為集團帶來13.6億元溢利,按年上升519%,而集團出售上海的一座辦公樓,帶來10.45億元貢獻。
持續業務溢利跌9%
不過,若撇除出售電訊業務所賺的21.02億元溢利,去年持續業務溢利卻按年錄得9.38%倒退,由77.51億減少至70.24億元。
董事會建議派末期息0.25元,主席常振明表示,希望維持長期派息的政策不變。
由中信泰富持有的香港東區海底隧道於2016年到期,政府最近宣佈放棄「紅(隧)加東(隧)減」方案,張極井指未有正面回應是否續期,只透露東隧盈利貢獻微,即使收回經營權,對集團盈利影響亦不大。
中信泰富於中午發布業績後,股價曾一度微跌3%,但管理層於下午記者會解畫後即回升,收報10.7元,升0.9%,成交2.9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