暉灑自如:結構性問題窒礙強勢管治 - 周光暉

暉灑自如:結構性問題窒礙強勢管治 - 周光暉

財爺下周三公佈財政預算案,這幾天就2013年財政盈餘、審慎理財、扶貧、拓醫療開支、停差餉、租務豁免及增加免稅額等課題揣測不絕。
本人比較關注的是兩個結構性問題對中長線管治及公共財政支出的深層次影響,本人亦認為這些結構性問題會隨着人口老化及政策上需要加碼的資本性及經常性開支而導致政府的施政更困難及管治能力進一步惡化。
問題(一)稅基狹窄導致入不敷支
香港本來狹窄的稅基,加上房屋政策的改變令地產商不再勇於投地而導致賣地收入減少,令財政收入有缺口。另一方面,臨退休的高收入人士越來越多,個人入息稅相對亦會減少。
過去,準退休人士會考慮繼續工作,搵多幾年錢因而交多幾年稅,但近兩三年因經濟不景,社會上事無大小不停地爭吵而決定寧靜一點過些優閒生活,而不再打算工作的準退休人士越來越多,這種趨勢會使經濟及付稅動力(含個人及利得稅)減少。
那邊廂,公共支出會就人口老化、住屋、醫療及照顧弱勢社群等政策的增加而可能要走上財政赤字的路。
很多發達及先進國家比香港更早走上這條路,但這些國家主流的客觀情況都有闊的稅基支持,特別是銷售稅、增值稅等稅種。
在歐美和日本,解決財赤的主要辦法是透過加銷售稅或增值稅的稅率,中國、新加坡及泰國都有同類稅種,香港是唯一極少數沒有銷售稅種的地區。

擴闊稅基需客觀討論

我們當然知道要引入新稅種來擴闊稅基在現時政治環境下不可行,但客觀的討論還是需要的。提到這點亦令我回想到唐英年當財政司司長時勇於承擔地推動了兩三輪擴闊稅基及銷售稅的諮詢及宣傳。雖然最終得不到上級、立法會及大眾市民認同而無疾而終,但有鑑於今天的客觀情況是比唐英年任財政司司長時差,容許我在此舊事重提。
問題(二)無政黨背景特首及政府難有政績
現今幾乎全球的政治體系不論大國還是小國、不論是民主或社會主義、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都是由在議會中掌握單一大多數或聯盟大多數票的政黨來執政,歐洲、美國、中國、日本、台灣、新加坡皆如是。
惟獨香港的行政長官及問責官員不能有政黨背景,這往往使行政及立法兩組織在意願不協調,及沒有黨紀及黨性而導致政策實行的動議及撥款的動議不能在立法會通過,令執政者束手無策及花大量精力去乞票。

施政弱勢引致邊緣化 

在含有原則結構性問題的情況下,誰執政都不會勝任,強政勵治更談不上了,這亦是香港十多年來不停被鄰近地區邊緣化的主因之一。
以上的問題在正諮詢中的2017年特首選舉辦法的諮詢文件中有提及。我認為香港如要管治得有高效成績的話,行政長官所屬的黨派如在立法會掌握不到大多數票去支持及配合是很難施政。換言之,上述兩個結構性問題如不能解決的話,諮詢文件內其他的提問就算能解決都屬次要。
長此下去,說不定2047年未到,香港這顆東方明珠便成為在中國及亞洲地圖上消失的暗瘡!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