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越亂 普京越高興(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烏克蘭越亂 普京越高興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在烏克蘭基輔及其他大城市發生的血腥衝突,讓人聯想到八九年的蘇聯東歐巨變。
那時,東歐各國民眾逼切要擺脫共產黨及蘇聯的專權統治,冒死走上街頭,仍然在垂死掙扎的東歐共黨政權準備出動軍隊警察對付,就像五六年、六八年般把人民的力量壓下去。但這些獨裁頭子在行動前,要得到蘇聯老大哥特別是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的支持,以免被視為「麻煩製造者」(trouble-maker) 。
在這個關節眼,戈爾巴喬夫沒有像前人如布里茲列夫或赫魯曉夫那樣出手鎮壓,反而鼓勵對話、和解與開放,要求東歐兄弟也來一場Glasnost(開放)與Perestroika(改革)。沒有老大哥首肯,東歐獨裁者變得畏首畏尾,連鎮壓的勇氣與能力都失去,最終令東歐各國一一變天,冷戰兩陣對壘的格局自此結束。
今次烏克蘭的政治僵局演變成鎮壓及流血衝突,關鍵同樣在從蘇聯老大哥變身的俄羅斯。不同的是,新沙皇普京跟戈爾巴喬夫不同,他對西方式開放、民主改革毫無興趣,他懂的是專政的鐵拳,他不懂的是妥協與談判。
在普京的影響與支持下,向來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感到不需要再等待,不需要再猶豫,便悍然動武清場,並把責任推到佔據廣場的反對派頭上。
往下去,只要人群不散去,亞努科維奇將會動用更強大的火力、更重的武裝包括裝甲車之類,務求一舉擊潰集結的反對派;再像普京那樣,把領頭人一一關進監獄,嘗試改行強人管治。可以預見,往下來烏克蘭的局勢只會更動盪、更血腥。
更糟的是,國際社會包括西方大國對烏克蘭的局勢無能為力,根本沒有政策工具或實力作干預,甚至連實施經濟制裁也未必能做得到。
歷史上看,烏克蘭歷來是沙俄帝國、蘇聯帝國的一部份,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才總算獨立建國。但不管葉利欽、普京還是俄國軍方,仍把烏克蘭視為俄國的勢力範圍,盡可能擴大在當地的影響力,嚴防西方插手,並致力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或歐盟等西方軍政經聯盟架構。
普京穩住權力後,俄國更銳意鞏固勢力範圍,年前對格魯吉亞的威嚇就是典型的例子。近一年多,為了擾亂烏克蘭加入歐盟的談判,俄羅斯可算機關算盡,威迫利誘出齊,終於令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談判,令歐盟東進計劃受挫。烏克蘭政治情勢急劇惡化,國家陷於分裂,也從此決定開始。由事態發展可見,影響大局的籌碼都在俄羅斯手上,代表西方的歐盟根本無牌可打,她怎能扭轉乾坤呢?
從整個西方陣營來看,「龍頭」美國的外交焦點已放在亞洲,介入烏克蘭及東歐的興趣不大。在烏克蘭中止加入歐盟談判後,歐洲各國已失去影響烏克蘭政局的最重要籌碼;再加上歐盟幾個強國如德國有心無力,法國則有力無心,英國本身煩惱多多,波蘭等則未夠班,根本難有作為。她們唯一的武器是經濟制裁例如凍結資金等。
可是,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有俄羅斯總統普京撐腰,短期內資金資源充沛,西方陣營的制裁不足以改變他的態度。至於全面制裁,則只會把亞努科維奇進一步推向普京的懷抱,令烏克蘭更倚賴俄羅斯的支持,甚至變相成為俄羅斯的附庸,效果適得其反。
顯而易見,在烏克蘭當前亂局中得益的人只有一個,就是新沙皇普京。而烏克蘭越亂,普京及俄羅斯的收穫就越大,甚至可變相收復東歐變天的失地。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