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滅聲撐新聞自由2.23上街】
說起一個「恩」字,阿陳就會雙眼通紅。李慧玲被炒當晚,他第一個反應是「關我乜事」。直至聽何偉航說,去年碼頭工潮她曾呼籲市民捐物資,跟嚴磊輝對質,邀工友發聲,阿陳才知道那40日餐風露宿,「有人咁樣撐我哋」,便義不容辭趕到商台報恩。「工人好簡單,仗義每多屠狗輩,知恩要圖報」,說畢他眼泛淚光。
稱讚站在弱勢一方
阿陳低調不願上鏡,但是性情中人。他說昔日李慧玲「撐到底」支持碼頭工人,今天他以同一句話報答對方。在旁的碼頭業職工會總幹事何偉航接受訪問時,也收到工友來電,同樣說撐到底,「好多工友都關心件事」。他說,工友最深刻是罷工初期捱着寒風冷雨,李朝早在電台呼籲,黃昏就有市民送來被袋、厚衣;也讓他們在大氣電波讀出罷工基層戶口號碼作募捐。
何坦言,李慧玲有時偏離了電台節目主持的中立身份,但她願意站在弱勢和公義一方。工潮期間,資方向友好傳媒抹黑工會。他記得,無綫電視節目《東張西望》「獨家」訪問資方高層嚴磊輝,也只報道工聯會一方意見,其後無綫《新聞透視》又抽起了「碼頭風雲」報道。他相信,在沒集體談判權情況下,第四權可制衡勞資不對等的關係,就如早前有外判商迫令清潔工當街換衫,經傳媒報道後引起社會關注。
工潮期間,除了主流傳媒,網上媒體如《獨立媒體》、《輔仁媒體》,甚至由義工發起編寫的《大眾碼經》,也成工友發放訊息的渠道。「如果冇言論自由,工人、工會好多意見都會被篩選、被過濾」。
罷工40日,「團結」令碼頭工人獲勝。何偉航說,現時傳媒面對一場抗戰,「好多地方失守,但後面有好多人撐住」。他呼籲傳媒機構團結,否則只會慢慢被陰乾。「到最後我哋仲有啲乜呢?到時我哋係空講言論自由,香港人係咪剩番個講字呢?」
職工盟、碼頭業職工會和扎鐵工會今早會到商台示威,周日響應記協呼籲上街爭取新聞自由,阿陳也會參與。他坦言,原以為傳媒是跟紅頂白,但經過工潮一役,才明白到敢言的可貴。
記者 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