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商會 合謀定活雞批發價 每斤23.5元 較平日高達八成

本地商會 合謀定活雞批發價 
每斤23.5元 較平日高達八成

【本報訊】禁雞令解除首日,沒有內地活雞競爭下,本地雞農、本地活雞批發商及零售商三個商會,首次聯手定立批發價。適齡雞每斤批發價23.5元,較平日13至15元高五至八成,有雞檔活雞零售價每斤約40元。雞農解釋聯手定價是希望穩定價格,批發價會維持一個月再調整。學者批評這是典型合謀定價行為,若競爭法生效即屬違法。
記者:陳沛冰 林社炳 謝志輝

雞販玲姐右手拿起5斤重超齡雞,比對左手拿起2.5斤重適齡雞大細。黃永俊攝

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顯示,去年12月至禁雞令前,大部份日子的活雞批發價介乎13至15元,最低是上月連續三日每日1.4萬至1.7萬隻活雞供應,每斤批發價約11元。最高是去年12月冬至,約2.9萬隻活雞供應,批發價每斤約20元。
昨日有24,803隻本地活雞供應,數量較平日多,但批發價不跌反升。新界養雞同業會副監事長李良驥承認,前日與香港本地活雞批發商商會及港九雞鴨行職業公會首次協商,適齡雞批發價每斤23.5元,零售價沒協商。

稱希望市場穩定

李良驥稱聯手定價是希望市場穩定,以免惡性競爭。養活雞成本每斤16至17元,現時雞農每斤雞只賺數元,部份雞場甚至只賺1至2元。以往平日每斤雞批發價10多元是「蝕往做」,「雞農一年做四個大節,好似過年先貴好多,其他日子係捱打,拉上補下圍番條數」。早前內地禽流感影響市民買雞意欲,令批發價下跌。現時批發價合理,並非抬價。
李指今次的批發價會維持一個月,之後三個商會再商討,「唔會壟斷市場,會睇客觀環境因素」。以往有批發商於沒有本地雞供應,只賣內地雞時,每斤雞批發價也20多元。
港九雞鴨行職業公會主席黃詠南表示,全港約100檔雞檔,當中80%雞檔是該會會員。該會呼籲會員維持零售價每斤最多38元,令市民受惠及行業可持續發展。
香港本地活雞批發商商會會長連德興表示,昨日有三分一活雞是超齡雞,批發價每斤15至16元,「售價溫和,大家都有得賺」。
於牛池灣經營雞檔的馬先生表示,前晚雞農突然反價,將批發價大增至每斤約23元,昨日零售價每斤約40元,較以往每斤38元高。他預計未來四個月活雞批發價每斤再上升3至5元,零售價須相應調升。

議員憂市民反感

身兼競爭事務委員會成員的香港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鄭建韓表示,正常情況下批發商應以批發價高低來競爭生意,但現在所有批發商同意一個價格,是典型的合謀定價行為,若日後競爭法生效便屬違法。
他相信批發商及雞農是集體性討價還價,「雙方市場力量相若,不會被雞農壟斷控制價格」。零售商參與擬定批發價,相信是因零售商將所有批發價加幅轉嫁市民,否則不會同意批發價上升。難以評估若沒有合謀定價,會否有人開天索價,但若於非常時期如短缺或價格上升而須穩定市場,應由政府插手,而非業界自行定價。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擔心業界合謀定價會令市民反感,數月後內地活雞恢復供港時,市民會轉食內地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