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獨立廣場的血腥衝突,是俄羅斯與西方爭奪戰略重地烏克蘭的副產品,兩個陣營的爭奪,亦令烏克蘭社會嚴重撕裂。
烏克蘭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也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總部所在,烏克蘭獨立後銳意投靠西方陣營,對俄羅斯總統普京重建全球影響力的夢想構成致命打擊。美國銳意將影響力滲入俄國後院,但原則上可讓出以換取俄羅斯在敍利亞和伊朗問題的合作。
戰略重地總統兩面逢迎
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看準這點,兩面逢迎圖撈取最大利益。去年11月他在歐盟經貿協議「跳草裙舞」,引發親西方反對派大示威,未幾獲普京提出數額超過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會的160億美元(1,248億港元)援助,但條件是要強硬對付示威者。
亞努科維奇和反對派原各有讓步,但莫斯科周一宣佈發放20億美元(156億港元)援助給烏克蘭,反對派即視為他將再次應克宮要求鎮壓前奏,加上修憲限制總統權力受阻,觸發這次大流血。俄羅斯昨天以示威者搞政變,宣佈會扣住下次撥款。
烏克蘭東部向來親俄,西部親西方,在近期政治危機中撕裂加深。親俄陣營招攬電單車黨和以「搏擊會」等名義,建立了多個民兵組織,不時吹噓以割耳等手段對付示威者。親西方陣營也建立了有1萬人的「自衞隊」,有防彈背心、盾牌甚至步槍等裝備。雙方各自武裝化,令烏克蘭有內戰危機。
美國《華爾街日報》/Daily Beast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