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謝主隆恩(一) - 盧先亞

好不主席:謝主隆恩(一) - 盧先亞

因為「驅蝗行動」,又將近年港人和內地旅客已經劍拔弩張的關係扯得更繃緊,尤其是事發之後,媒體循例訪問旅客反應,「我們不來消費,你們吃啥?」、「沒有我們買東西,香港還不完蛋!」的聲音此起彼落,火上再添油。曾幾何時,且是港人北上消費,卻何曾聽到有如斯救國狂言。
正正就是這種「沒有自由行,或其他國家政策支持,一國之下的小城早就經濟崩盤」的說法,再配以當代土豪盛氣的嘴臉,大大刺激港人神經,並不惜作出「傷害對方感情」的反抗行為。其中觸發點,始終都是「恩賜」的言論。

國人以為自己是救世主

「恩賜」之說非但廣傳於大陸客口中,我們的權貴不也是經常提點港人要飲(東江)水思源,更要常懷感恩國家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機遇。而種種中尊港卑,有奶是娘的概念,無非就要教化港人逆來只能順受,言聽還得計從。亦正因為有這些偏頗言論,更顯公道話的難得,當然更可貴的竟是出自內地媒介。
昨日友人傳來一篇騰訊網的評論,文章同借香港的「驅蝗」示威起題,剖析現在國人財大氣粗和恃富欺人的現象,而這都可歸根於一種隨着經濟強勢而生的「恩主」心態,且對港澳台同胞尤甚。然金融海嘯期間,世界面對嚴峻的經濟危機,中國卻因自身發展進程和貨幣體制而倖免於難,甚至可向其他國家伸出援手。經此一役,國人惟信中國扮演了全球經濟救世主的角色,甚至認定歐美今日仍得享繁榮,全賴國家「仗義」,列強諸國尚且如此,更何況小小香港,沒有國家寵幸,怕早陸沉。
至於這種「恩主」心態的典型表現,就是中國持有的巨額美國國債,直到去年底總額已逾10萬億港元的天文數字,是美國最大的債主,現在如是,怕可見未來也是如是。難怪不少內地民眾沒放這個軍力國力仍是地上最強的國家在眼內,中美之間稍有爭端就忙不迭大聲叫囂向美國討債,當然少不了大言老美早就破產,如果沒有國家慷慨解囊的話。完全漠視中國所積累數以萬億計的外匯儲備,而人民幣至今仍非市場流通貨幣,龐大資產總得另覓出路。
購買美債或許不是國人,甚至是政府最樂見,卻肯肯定是沒有其他更好選擇之下的決定,畢竟相對其他的金融資產,美債仍有不可取代的可靠穩健地位。因此買債亦不過是國家的投資行為,當然其中免不了政治考慮,但終究不會是一種「政治恩賜」,中國自也成不了恩主。
若以上所說猶似內地財金官口徑,未能盡現文章敢言之處,明天再談另外引述的香港例子,包括東江水和所謂的CEPA送大禮!事實上,國家經濟騰飛,商機遍佈且資金充裕,對外商業交易中往往手執主導,亦有更大話語權,這都是不言而喻。但心理優勢卻成了錯判,在商言恩不言商,又怎教對手意平。
待續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