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醜陋真相 假大雪河水變啡

冬奧醜陋真相 假大雪河水變啡

2014年索契冬奧,克里姆林宮聲稱是最環保、「零排放」的運動會。但掌聲和燈光背後,卻是居民的噩夢。自由歐洲電台報導,索契當局為了建造場館和交通配套,肆無忌憚地剷平國家公園,傾倒廢料和垃圾,居民投訴無門,揭發污染的環保人士更被威嚇和監視。

「我唯一的希望是,他們不要再丟垃圾;因為如果垃圾滑下山坡,掉入河流,最終就會流入大海。」索契居民Rita從前會在附近的黑海游泳,幾年前游完後身體出現紅斑,她發現自從索契建冬奧場館,附近2007年已經關閉的堆填區再次運作,有人悄悄傾倒垃圾,導致河水都變成可樂的顏色。俄羅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主席Igor Chestin也說,「索契的河流在污染中首當其衝,當地漁民已經喪失生計。」

索契是斯大林時代開拓的臨海度假村,但近年旅客數量不斷下降,隨着2014冬奧來臨,當地漂亮的海岸線更變成混凝土,俄羅斯總統普京想重新包裝索契成為一個滑雪度假勝地。不過索契二月平均日間溫度是10度,降雪量不足。黑海以外60公里的玫瑰莊園極限公園(Rosa Khutor Extreme Park),是高山滑雪和單板滑雪項目舉行的地方,為了令場地雪量充足,當局聘整專家,安裝400支雪炮,消耗8億7千萬公噸的水「造雪」。

呼風喚雪、浪費水電之餘,當地的生態其實多年前已遭破壞。北高加索環境監察組成員Yulia Naberezhnaya說「這兒本身是國家公園,冬奧場館建造前,俄羅斯有關國家公園的法例不准在此大興土木。因國會更改了法例,政府的違法行為得以合法化。」該組織發聲的環保人士更被監聽。不過政府官員對污染不作回應,更叫環保人士「別把自己綁到索契每一棵樹上」,應該多欣賞政府新的排污系統和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