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囊羞澀」 - 李碧華

「阮囊羞澀」 - 李碧華

有小朋友看了十六日文中「首席×囊」(毛囊、窩囊、陰囊、氣囊、香囊、阮囊……)他問:「其他的我都明,不過『阮囊』是什麼呀?打錯字?應該『軟囊』才對?」
是「阮」,沒打錯,原成語為「阮囊羞澀」。讓我寫寫這典故吧:宋,陰時夫《韻府群玉.陽韻.一錢囊》:「阮孚持一皂囊,遊會稽。客問: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錢看囊,恐其羞澀。」
東晉時有竹林七賢,席天幕地放浪自由,其一是阮咸。阮孚是阮咸的兒子,同他老爸一樣,雖有才學但性情放蕩,經常蓬頭亂髮衣衫不整,每天飲酒作樂,到處遊山玩水。精神沒出路,論政沒前途,惟有放縱自己,過着貧窮但自在的生活,也是對時代的無聲抗議。
一日,阮孚帶上一個黑色袋子,到會稽山遊玩。有人問:「你袋中裝了什麼呀?」阮孚答:「什麼也沒有了,只有一文錢守着空囊,以免它太過難為情吧。」
但留一錢「責袋」而已,喻窘乏、困難、羞慚──阮囊所有,也是港人日後下場,若不振作,終有一天赤化淪陷了,一切自由民主公義正直都消失了,亦歎「港囊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