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絮語】
說起馬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活力、建設和力量等正面的訊息。跟「馬」字有關的成語不少,其中最為人熟悉的有「一馬當先」、「馬到功成」或「路遙知馬力」等。
現代社會較少人引用的是「老馬識途」,成語的典故來自古代軍隊出征,回程時卻迷了路,幸好領軍的將領建議借用老馬的智慧,把牠放在軍前,整隊人隨牠的腳步前行,結果化險為夷,得道而歸。
老馬能夠認路,是基於牠豐富的經驗和準確的判斷。「識途老馬」這句話其實也可以利用在一些長者的身上。筆者身旁有不少已退休多年的好友,仍然在不同的辦學團體或社福機構中擔任董事,他們不但精力充沛,思維清晰,在討論和分析議題時,更常常給予精闢的意見和提示。值得欣賞的是,他們的意見在不被接納時,仍能坦然處之。
美國一位大學教授的研究發現,長者的智慧源於他們緩緩思考,較少衝動行事;比起年輕一輩,他們很少因受負面情緒刺激而作出草率的決定。
年輕一代多半執意「馬上」採取行動、馬上推行、馬上……這種心態不能說是錯,因為現代社會凡事急促,以社福界招標申請開辦服務計劃為例,通常政府給予的時間十分短,一般只有一個星期或十天左右,行動慢點也不行。
不過,據本人經驗所得,如果有「老馬」指導的話,標書的內容多半會較充實和全面,勝算也自然較高。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