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以蝗制蝗 - 盧先亞

好不主席:以蝗制蝗 - 盧先亞

兩年前,位處廣東道的時裝品牌名店D&G,因為駐店保安人員阻礙香港本地人於該舖的櫥窗前拍照,且聲稱只會允許強國旅客留影。事件一經傳媒曝光,即引起港人的強烈反應,甚至有人透過社交媒體號召群眾圍堵其店並集體「打龍」。在活動高峯期間,有多達二千名的龍友聚集,時裝名店不得不閉門休業,附近商舖的生意亦因而大受影響。其間,警方只出動了數十名的警員以維持秩序,而政府更似靜觀其變,未有反應。
一個星期後,我們的官員方好整以暇地就此發表意見,且不諱言該店實有歧視之嫌,至於行動中龍友對內地旅客所造成的滋擾,官員只是輕輕帶過甚麼「港人應有好客之道」的門面話。及後當前朝曾特首面對議員質問,為何官員袖手旁觀,任由事件發酵並影響本港旅遊聲譽,他且表示,政府對香港的價值有信心,毋須勞煩他來指指點點,總算表現對港人自由的尊重。

現屆官員雙重標準 小題大作

相對寬鬆的處理態度和最近勞師動眾,小題大作的手法根本就是兩回事。上星期天,有網民又在遍佈自由行旅客的廣東道,發起「驅蝗行動」,沿途叫喊反自由行口號之餘,且以粗言穢語指罵貌似內地旅客的對象,並揚言會噴殺蟲水,當中更有殃及他國旅客。舉措縱似勇武,其實亦不逾百人,相比兩年前的千人集結,不能同言。如果不是另有愛國組織聞風而至,相互對峙,隔空對罵,其時或不至於一度出現混亂情況,當然警方亦沒必要調動過百警力嚴陣以待。
其實,真正如臨大敵的可是現政官員。事件發生後,一眾空群而出齊聲譴責,並強調會依法處理,惟如何依法?怎樣處理?卻沒一個說得準。先有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蘇局長直斥示威人士不理智,影響店舖運作,因此絕不容類似事件再發生。不過未知蘇局長到底可運用他那方面的職權,方能有效阻截示威人士,若真有此本事,又何不在「一簽多行」的源頭施力?然局長一心所念,只怕仍是繼續增強香港的「接客」能力!
另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譚局長則指摘行為「野蠻及不文明」,不過以粗言謾罵和語出恐嚇,甚至不惜肢體碰撞,還不是維園阿伯和愛國戰鬥單位的強項慣技,那麼局長又怎從不予追究查辦?至於香港保安事務的最高負責人,黎局長義正詞嚴申明香港是個法治社會,而驅蝗人士所為既騷擾旅客,也破壞了公共秩序和社會安寧,因此示威者且已干犯「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罪。基本上這和針對佔中行動,未執法、未提檢、未裁決,已然定性定罪的口脗沒有分別,難為局長還可將「法治社會」掛在口邊。
重頭戲又怎能少了林鄭司長,她再三強調,示威行為不禮貌及粗暴,直接衝擊香港與內地的關係(怕這才是司長的心頭巨石),更指「一定不會容許這類事件再次發生」。說法和蘇局長沒有分別,我且拭目以待如何「不容事件再發生」,順帶一提,當日司長信誓旦旦要根治的新界僭建卻無日無之的仍在發生。
說句老實話,個別強國旅客和對民生影響更大的水貨眾客,他們的所作實在惹人生厭,然這次「驅蝗」人士的所為何嘗不是教人嘆息,不過若論惡頂,始終難及我們的官員,滿嘴虛偽的「文明法治」,無非只為加官晉爵,仕途考量,且將對國人脆弱感情的加護置於捍衞衛香港的利益之上。甚至激化中港矛盾,挑起兩地衝突也所在不計,或根本就是在計算之內。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