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搜好行:主要泡菜種類

遊搜好行:主要泡菜種類

白菜泡菜(Baechu Kimchi)

最為世人熟悉的泡菜,用鹽水浸泡過的白菜,醃以蘿蔔、紅辣椒粉、蒜茸、葱花、醃漬海鮮(Jeotgal)等。在較溫暖的南方,白菜泡菜一般較辣、鹹,北方則剛剛相反。白菜泡菜可用來做泡菜炒飯、泡菜煎餅等菜式,放了超過一年以上的泡菜則可用來煮五花肉煲。

白泡菜(Baek Kimchi)

不放辣椒粉的白菜泡菜,也是辣泡菜的「祖先」。由於味道較清淡,適合老人、小孩、病人或怕辣的外國人吃。

蘿蔔水泡菜(Nabak Kimchi)

以切成片的蘿蔔或白菜,泡於水中,加入蘋果或梨以增加泡菜水的甜味,須即日食用;一般用於祭祀祖先、在農曆正月初一與年糕湯一起食用、或以泡菜水作冷麵湯汁。與它相似的是Dongchimi,「Dong」即「冬」,顧名思義,Dongchimi是冬天享用的泡菜,以蘿蔔浸泡在加入醃椒的淡鹽水裏,可以放一段長時間,適宜與蒸番薯這種冬日零食吃,中和甜滯感覺。

小蘿蔔泡菜(Chonggak Kimchi)

以小蘿蔔連葉一起醃製。由於看似古時男孩束的辮子(Chonggak),故以此名命。因為使用的辣椒粉和鹹魚漬較多,味道較辣鹹,口感則以爽脆見稱。

紅色泡菜始於三百年前

朝鮮泡菜最早只用蘿蔔,以鹽或醬油醃製,置於陶甕裏,埋在泥土裏發酵。由於當地冬天苦寒,沒有新鮮蔬菜,泡菜便成為重要的食物來源;泡菜發酵所產生的乳酸菌,更能抑制腸道其他害菌,有益健康。而我們認知裏那紅彤彤的白菜泡菜,原來是近幾百年才出現的「新」產物,因為白菜和辣椒都是在朝鮮王朝(14至20世紀)才引入當地,其中辣椒粉更是16世紀末壬辰倭亂之後,由日本傳到朝鮮半島,到差不多18世紀才用在泡菜之上。也就是說,最具代表性的辣白菜泡菜,其實只有約三百年歷史。

從前的泡菜都放在陶甕裏,再埋在地下發酵。

紅彤彤的辣椒粉,其實在三百年前才用到泡菜上。

醃漬蝦或其他海鮮,是令泡菜發酵的必要材料。

親手做泡菜

到首爾除可以吃到不同種類泡菜,還可以親手做,當地便有一家泡菜工作坊,有英語講解,但若想即時學做,便跟足以下步驟吧:

1.
把白菜切成半,用海鹽或鹽水醃八小時,這樣一來可以殺菌,二來能讓白菜表面的氣孔張開,令醃料更入味。

2.
將紅辣椒醬、薑、蒜茸、蘿蔔、醃漬蝦、魚或其他海鮮混和,可以依個人口味加入蘋果或梨汁、紅棗、栗子、松子等配料。

3.
將醬料塗勻於每塊葉片上,底面都要塗;用最底一塊葉包裹整棵白菜,放進罐裏即成。可即時食用,或置於雪櫃裏,待發酵後食用。

宗家泡菜世界
地址:
首爾巿鍾路區慶雲洞89-4雲峴宮SK Herb大廈一樓
泡菜體驗:
製作泡菜、炒年糕及品嚐馬格利酒,費用每人204港元;供英、日語講解,需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