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驅蝗行動後,特區高官在林鄭指揮下,保安、政制及內地事務、工商等三位局長,都紛紛表態譴責。市民遊行示威,只有合法與不合法之分,官員在言論層面可以反擊示威者,表示唔認同佢地嘅言論,但擺出一副嚴打,乜嘢「唔容許同類事件發生」,就擺明未審先判,向執法當局施壓,一如當日有示威者闖入軍營示威。
中港矛盾由過去限於政治層面,全面擴大至社會生活層面,唔可能用一句「病態本土主義」就足以解釋。龍獅旗代表戀殖也好、對現狀不滿也好,網上鍵盤戰士走出來也好,關鍵係香港人點睇,背後社會基礎何在。
林鄭成政客 棄政策理性
梁振英用「未富先驕」訓斥市民,我認為係蓄意撥火搗亂,擴大矛盾。而政府由始至終,無認真看待反蝗力量在民間擴散,一味緊隨內地用意識形態鬥爭方式去處理一個公共政策問題。香港行政主導體制,唔講意識形態,只講常識、政策理性,當林鄭月娥變身政客後,已忘記咗乜嘢叫政策理性。由人口政策檢討,到自由行承受力研究,政府用「政治正確」、驚得罪內地態度去處理,欠缺政策理性,林鄭「人口增長無上限」一句無知sound bite,不知㷫慶咗幾多市民。蘇錦樑一句事不關己「等多班車」,網上俾人鬧到仆,但政府班官好似完全脫節,唔知群情洶湧。
現時問題係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香港人同內地人同城化,共同生活問題,唔係廣東道逼爆自由行咁簡單,實在難以想像政府冇任何研究、預測及影響評估。而矛盾擴大同梁振英管治主要用政治手段處理政策議題有關,佢要拉高擴大矛盾,再一分為二,逼迫人歸邊。當佢要呃like,就化身「病態本土主義」者,鼓吹對內地人政策性歧視,「港人港地」、「港人港奶」、「港媽港床」,不理政府內部反對,仲癲到用立法方式限奶粉出境。自己玩民粹玩到過晒底線,自然引起北京不滿,結果港人港地仲未立法,就已銷聲匿迹!佢態度也如鐘擺般swing去另一邊,全面誠惶誠恐,幫手訓斥香港人「未富先驕」。
反蝗驅蝗係一種情緒發洩,表示對政府政策不滿,方法係有爭議,但當其他溫和中產,精英心態之政黨、學者、評論員都保持沉默,大家就知道,普通市民對自由行逼爆、珠三角一小時購物圈有幾大不滿。高薪厚祿司局長,繼續尸位素餐,好學唔學,學低水平政客用sound bite治港,媽叉示威者,誠惶誠恐,以向內地表態當做嘢。政府帶頭放下理性、政策討論,用政治、意識形態鬥爭方式處理,下一次衝突將更厲害!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