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夜色就是一幅畫

BIG SPENDER:夜色就是一幅畫

日本北海道二世古是冬天的度假勝地,林雪(Bellce)與丈夫因為熱愛滑雪,去得多了便買了間小型旅館Kimamaya by Odin回來,一心諗住就此退休。誰知營運起來卻不輕鬆,首先要雲遊四海張羅酒店的室內佈置,也因利成便點綴了香港的家。走進她位於跑馬地的複式大宅,家居裝修簡潔,到處放滿大大小小的掛飾、擺設和油畫,恍如走進一家小型現代藝術館。問Bellce挑選家品的心得,她說喜歡大多隨心而行,沒有確切的法則;唯一執着是複式天台上滿眼綠色,早上曬曬太陽,晚上只點蠟燭,夜色已勝過室內的藝術品。

記者:容慧心
攝影:陳國良

自從開始打理旅館後,Bellce更着重室內佈置,因為旅館的裝飾都是自己親力親為搞的,二世古鮮有家品店,僅有的店貨品不多價錢也貴,所以很多時候她都要在香港或外地旅遊時購買,也開始逛藝術展尋找不同的藝術元素。「最初提起我對藝術展覽興趣的地方是北京,2008年和家人去看奧運時有機會四處參觀當地藝術家的作品,除了798,的士司機也介紹了我們去很多無人知的小巷,雕塑、油畫甚至傢俬我都搬回來了!」
Bellce喜歡中國風的藝術品,卻覺得山水畫一類很難配襯自己的家居,所以選購的都是現代藝術較活潑的人像作品;劉若望的紅面農民、陳文令的紅孩兒和李鶴的圓形銅雕塑,都是感覺主導,先購物後了解。「在北京買了好幾件雕塑,還是對背後的作家沒有太深的認識,但回來香港後都先後發現這些藝術家的展覽,感覺很親切!便開始愛上逛藝術館和展覽了。」
很多時候付款購買一件藝術品就是我們對藝術家的一份認同,不一定要留給藝術研究專家鑑賞,也不需要保值,放在家裏,每次看上去感情都能夠貫穿才是藝術的關鍵。「我在新疆出世,七歲才來香港,在北京街頭一看這幅畫便感覺是新疆的縮影,當中一個包着頭巾的女人更極像我的外婆,仔細一問,法國畫家果然說這是他對新疆的印象,二話不說就買下來掛在一進門的位置。」丈夫正是法國人,外嫁給法國人再回看老家新疆,與畫者的情懷不謀而合,這正是Bellce看藝術的心思。

Bellce和家人都愛滑雪,一次到北海道二世古的時候意外地接觸到這家旅館的主人,商談後便決定買下來一手一腳經營。

中國雕塑家陳文令

2002年《紅色記憶》

主題是借不同形態的裸體「紅孩兒」來表達無拘無束的童真;Bellce丈夫最初不喜歡,更反對掛在牆上,但後來看順眼了,又覺得他蠻可愛的,約$25,000。

中國雕塑家劉若望

《東方紅》系列

紅面的人像是農民向天禱告的形態,約$13,000。

中國雕塑家李鶴

銅雕塑

Bellce家中最貴重的藝術品,約$170,000。

Emmanuel Chautebout作品

一進門就看到的畫作,出自法國畫家手筆,畫出了Bellce母親故鄉新疆的景象,花約$13,000買回來了,是她最愛的畫作,放在門口第一眼就看見的地方。

在Asia Fine Art Exhibition買到越南畫家TaThi Thanh Tam的瓷畫,小男孩在看花,約$10,000。

Bellce把兩個相連單位打通,中間相連接的長廊擺放着她從北京買回來的藝術銅器和壁畫;窗外是天井位置,因為看到水管礙了觀瞻,特別向大廈申請把外牆塗成黃色,又成了另一種藝術!

Bellce的客廳以灰、白和木色為主,所以咕𠱸、掛牆雕塑和油畫等都選擇鮮色和活潑的,使家居更有生氣。

樓梯位掛了兩幅畫,都是在香港買的,像男生證件相的這張是泰國畫家Kitti的作品,因為看上去跟丈夫有點像便買下來,其後去了趟泰國才發現四圍很多這位畫家的作品,還很興奮可以參觀到他的畫展,約$9,000。

酒吧位後面放着大大小小的瓶子和雕塑,都是Bellce在不同地方搜購回來的。

沒裝大燈的天台

二世古是滑雪聖地,經常在那邊工作令Bellce和丈夫更愛把香港的家居打理得親近陽光多一點,因為把兩個相連單位打通了,天台也成了360°的全景天台。「丈夫喜歡曬太陽,一邊是木地板和花灑位,一邊是日式zen garden式的通道,另外兩邊便是燒烤區,每次起碼可以招呼40位朋友。」時常外遊讓Bellce買藝術品和傢俬也更快人一步,一套太陽傘物料做的戶外梳化購自布吉,多年前購買的時候香港還未推出,「買過木和藤的戶外椅子,還是覺得軟軟的更舒服、更切合度假感覺;後來在香港加了這兩張會閃彩色燈的塑膠椅子,晚上開party大家都爭着坐發光的,我便可以坐梳化了!」俏皮的Bellce其實非常細心,梳化一邊可以遠眺馬場,但另外兩邊都對正鄰座大廈的天台,所以她便在這兩邊種植棕櫚樹和African Jasmine,適量地遮擋了部份視野,也為天台加添了綠色的大自然氣息。「喜歡蠟燭,所以天台沒有裝上大燈,蠟燭點在室外的會買高身的瓶子盛着;室內便會點起有香薰的蠟燭,最喜歡美國Voluspa的Makassae Ebay & Peach香味,我的旅館也是點這個的。」由顏色、裝潢到氣味,她都一絲不苟,沒有法則其實是更大的學問。

天台其中一邊是燒烤的位置,長餐桌旁邊特別種了棕櫚樹隔開濃煙,每棵約$2,500。

愛花變成愛瓶

Bellce家裏最多的可算是不同形狀的瓶子,酒吧位置的飾物架上、走廊的櫃面和廚房的兩個層格都放滿了七彩繽紛的瓶子,「最初是喜歡鮮花,於是時常留意家居雜誌參考花卉佈置的相片,發現他們總喜歡把幾個高矮肥瘦的瓶子放在一起,我覺得蠻好看的,便開始儲瓶子,有樣學樣在家擺放瓶子堆。」 Bellce買瓶子都沒有選大型的正規花樽,因為體積太大可塑性低,反而較小型的就像衣櫃裏的時裝,容易讓她輪流選來堆放在不同角落,成為獨立的瓶子藝術區。「家居以素色為主,所以我買的瓶子顏色都較鮮艷;我最喜歡買日本的燒酒,因為瓶子款式很多,喝完不同味道的燒酒後樽子還可留着作裝飾品!」喜愛一件事,自然從所有途徑找尋他的蹤影,除了在外地買酒(瓶),Bellce也會在本地家品店購物,不過對於網購卻沒有多大的信心。

喜歡日本燒酒瓶,想不到在緬甸也找到類似的,還是陶瓷品,一次過買了三個。

Bellce很喜歡在日本買燒酒,因為酒樽特別多款式,約$200一瓶,喝完酒,瓶子可以留着當花樽。

Bellce對瓶子情有獨鍾,廚房滿滿的兩個架,好像衣櫃裏的時裝,輪流讓Bellce堆放在不同角落,或配襯她買回來的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