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市傳上海自貿區有關人民幣跨境業務實施細則,今日有可能出台。中銀香港(2388)總經理兼人民幣業務主管楊如海認為,關鍵是在岸賬戶(FTA)與離岸賬戶(FTN)如何處理使用,在試驗過程中,他相信首先是讓區內企業尋找與境外資金管道打通,香港具備「借鏡」意義,肯定是向外的「首選地」。
記者:劉美儀
本港人幣資金池已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但人幣貸款僅千億元,楊如海接受訪問時指,因本港的人幣貸款利率,較在岸市場更低,故境外借貸細則若落實,區內有資金需求的企業或金融機構,有可能在香港等境外地區尋找合適資金。
境外平盤 港享首選優勢
滬自貿區畢竟僅28平方公里,暫時落地操作的企業數目,及估計符合居民定義的區內個人居民均不會太多,他說在「一線開放、二線守住」原則下,從實務操作上,「資金(借貸)進來亦只進到自貿區」,不會對在岸市場構成太大影響,故他認為境外借貸未必需要設立額度管理,惟當局從便利統計核算角度,設立亦可理解。
至於區內機構的外匯頭寸在境外市場平盤,楊如海估計,因內地匯率仍未完全開放,有管理的額度是絕對有可能,本港作為全球最大的人幣離岸外匯市場,自貿區可在境外平盤,香港肯定有首選優勢。
放寬投資 或推港股直通車
個人投資方面,他相信既然試點開放個人境外投資,就不大可能通過供機構投資者平台QDII框架進行,從目前看「就有可能是(港股)直通車」,惟即使開放投資港股,他說焦點不是「絕對量多大」,而是作為首個投資區域試點開放的意義,自貿區的精髓乃在「試驗」,在制度、市場及產品上創新,「若看到對宏觀管理及現有市場不會造成太大衝擊」,以後可逐步開放到其他更大區域,最終達到全部對外開放的目標。
內媒揣測,自貿區人幣跨境細則今日出台。去年12月初,人行發佈了《關於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金融30條),允許區內企業及金融機構境外借貸、外滙平盤、個人居民境外投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