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本港天氣潮濕有霧,是抽濕機大派用場的時候。消委會測試市面12款抽濕機,發現其中8款誇大抽濕量,實際抽濕量比廠商聲稱低,其中豐澤牌及金章牌的實際抽濕量,比廠商聲稱低超過兩成,消委會已轉交海關跟進,研究有否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海關表示會跟進了解。
實際較聲稱抽濕量低
消委會測試的12款抽濕機包括壓縮式、熱石式及混合式,若按照廠商慣用的量度環境,即恒溫30℃及相對濕度80%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其中8款的實際抽濕量,比廠商聲稱低2%至24.2%不等。當中「豐澤牌」(Fortress)及「金章牌」(Zanussi)的實際抽濕量比廠商聲稱低24.2%及21.6%;其次是「德國寶」(German Pool)及「美的」(Midea),其實際抽濕量分別比聲稱低14.9%及14.4%。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指出,在實際關窗環境下使用抽濕機,室溫及濕度不會如廠商慣用的量度環境般高,「喺比較熱同潮濕嘅環境下,同一部抽濕機嘅抽濕量會大咗,我哋今次測試最覺得意外嘅,係廠商聲稱嘅抽濕量同我哋喺同一環境下測試得出嘅數據,都有頗大落差」。
消委會又發現豐澤牌、金章牌及德國寶的安全程度有待改善,主要涉及外殼或內部塑膠物料在阻燃測試或耐熱測試表現有改善空間,以及拔出插頭後插腳電壓超過標準上限,消委會已將測試結果轉交機電署跟進。相關廠商則回應指,產品完全符合要求,不同意消委會報告內容。
消委會亦比較壓縮式及混合式抽濕機,每年要用電費100至150元不等,比熱石式抽濕機每年用超過160元電費省電,但熱石式抽濕機相對較穩定。消委會建議市民在選購抽濕機時,可留意其能源效益標籤上的抽濕量及能源效率兩個數字,數字越大代表抽濕力越強,抽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