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寒冬下的和平佔中(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 - 戴耀廷

傳媒寒冬下的和平佔中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 - 戴耀廷

近這幾個月,香港的報紙及電子媒體可以說是進入了寒冬期。其實北京政府要整頓香港傳媒早有傳聞,但現在卻見到她已實質採取行動。
有人會說,《明報》撤換總編輯、《am730》、《蘋果日報》被抽廣告、《信報》財經版專欄作者錢志健被要求不要寫政治、及最近商台即時解僱李慧玲等事件,並沒有證據顯示北京在干預香港傳媒。當然這並非法庭審訊,不需要像在刑事訴訟中要提出無合理懷疑的證據,指控才能成立。而且,北京政府實在有太多的方法,運用其有形、無形、即時、延後的影響力及利益分配權力,隱晦地令各傳媒機構及工作者自我約制,以搶奪回被反北京政府言論和思維所主導的香港輿論中的話語權。
但無國界記者剛發佈《世界新聞自由指數2014》,香港的全球排名,由2002年的第18位下跌至2014年的第61位。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是根據新聞機構的獨立性、自我審查情況、透明度及被捕記者和遇害記者等數目作參考指標,量化計算出各地區的分數。香港傳媒進入了特區成立以來最惡劣的時期,已是不爭的事實。即使在香港的媒體中仍有些人可以繼續講一些反北京政府的言論,但在寒蟬效應下,言論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已自我收緊、磨滑了。
北京政府要收編香港傳媒不是始於今天,但現在見到的,是她正以史無前例的龐大資源及無孔不入的策略部署,與梁振英政權配合,誓要搶奪香港輿論的話語權。她的目的就是使主權回歸多年但港人仍未回歸的心,能真正回歸。
在當前政改爭議下,尤其是「和平佔中」正籌劃各項行動,包括了最終的公民抗命行動,輿論走向是關鍵性的。因為輿論會左右大部份中間的港人會否支持和參與,而這一大批港人的主要資訊來源就是主流媒體。這解釋北京政府為何要在此時此刻,在佔領中環還未出現前,先着力奪取傳媒這政治抗爭的橋頭堡。
面對傳媒的寒冬,「和平佔中」除了大力譴責北京政府及梁振英政權這種粗暴干預行為之外,最重要是必須做好應對的準備。既然大家也知道,北京政府要搶奪輿論的話語權,就是要爭取中間的群眾,那麼我們的部署也要對應這點。換句話說,這就是一場爭奪中間群眾的民意戰。
首先,我們要先沉住氣,不要自亂陣腳,因那會更容易被對手找到藉口攻擊。跟着,團結所有能團結的力量是至為重要。當自己一方力量已是相對較弱,若還是不斷內耗,那只會更加給予對手打擊我們的機會。各黨派過去的恩恩怨怨,及為自己政治利益的盤算,都需要在此時放下。要建立起大團結的形象,才能爭取得到中間群眾的同情和認同。或許各自之間仍存有很多不信任,但現在必須讓最起碼的互信能建立起來。為此,惟有透過一套公平及民主的決策程序去得出最終代表「和平佔中」的特首普選辦法,且各方都願意並承諾接受經這程序所得出的結果,大家之後共同地去推動這方案。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能達到大團結,主流媒體就不能不報道,那麼訊息就可去到中間的群眾。這一方面能給中間群眾一個正面的印象,同時增大對北京政府的政治壓力。故此,即使從策略上考慮,泛民主派也必須放低恩怨及各自認為是最佳的想法,以達成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共識。
另一種方法就是跳過主流媒體,以各種方法,或是透過資訊網絡,或是直接去到中間的群眾去,讓他們明白「和平佔中」的信念。這就需要各方自發地注入創意,用各種新穎的方法突破因傳媒寒冬而結起的溝通冰牆。「和平佔中」並不是由佔中三子、政黨或團體所主導的,這是公民社會以至每一位支持民主普選的市民所共同擁有的。因此,要令「和平佔中」能在傳媒寒冬所吹起的北風中繼續前行,不能只靠一些領袖去想方法,必須由所有人一起來承擔起把香港的民主向前推進的責任。沒有大家都願意共同付出,「和平佔中」以至香港民主普選,在這樣的傳媒寒冬下實是舉步維艱的。
但我從來都是一個樂觀者,當寒冬已經來到,也是說和暖的春天就不會太遠了。只要我們能手牽手互相扶持,齊心挺過北風的狂飆,我們必會迎向傳媒的暖春,得見民主普選的陽光照遍香港的每一個角落。

戴耀廷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