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棄6,000萬元剩食 一支油受損 食品公司全箱丟掉

年棄6,000萬元剩食 
一支油受損 食品公司全箱丟掉

【本報訊】香港每天丟棄逾3,500噸剩食,富人浪費,窮人捱餓。樂施會調查發現,超過80%受訪連鎖便利店會直接丟棄剩食,以麵包和蛋糕為主,不足1%捐贈食品予非牟利機構,是浪費剩食重災區。該會促政府在18區設立「剩食回收站」收集剩食,減少浪費,再轉贈當區有需要人士,紓解民困。
記者:王家文

樂施會去年9月至10月訪問353家食品公司,當中225家是連鎖便利店,包括OK便利店、7-11、Vango、鴻福堂和波仔飯等。調查顯示,66.3%食品公司會直接丟掉剩食,其中食品製造商及批發分銷商最常棄掉穀類製品、凍肉和蔬果等,食品外表欠佳是主因。該會香港項目部經理黃碩紅說,有些雪藏魚只缺損一角,分銷商都不要,甚至一箱油只撞毀其中一支,也全箱棄掉。

連鎖便利店成重災區

受訪82.7%連鎖便利店有丟棄剩食,最常棄掉依次為麵包(84.9%)、蛋糕(80.9%)和微波爐食品(60.4%),僅0.5%有捐贈食品予非牟利機構。黃碩紅直言情況十分普遍,「甚至可以用重災區去形容」。按研究結果推算,全港食品公司每年產生剩食的價值超過6,000萬元,相當於食物回收機構製造300萬份熱餐。
調查也顯示,只得9.6%食品公司有捐贈剩食予食物銀行及食物回收機構,大多是蔬果和穀類製品。黃碩紅說,不少食品公司有意捐贈剩食,但擔心法律風險而卻步,部份只能與回收機構私下協議。她又指,不少食物銀行和非牟利機構都可「搶救」剩食,但因欠人手和資源如儲存倉庫和運輸等,未能成事,政府也乏支援。

促18區設剩食回收站

樂施會香港項目部高級經理曾迦慧建議制訂「零浪費食物回收層階」,以源頭減廢為首,捐贈剩食讓社區飯堂製成平價熱餐,不合適的剩食則用作飼料或堆肥;並在全港18區設立剩食回收站,減省收集和派發成本。
她認為政府長遠應仿效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等地,訂立捐贈食品條款,盡快展開討論和研究,釐清食品安全責任,鼓勵業界捐贈,減少剩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