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字部:靈隱寺 石蔭水煮出清甜

食字部:靈隱寺 石蔭水煮出清甜

茹素不一定為宗教原因,偶爾來一頓素菜,既清腸胃亦可淨化紛亂不堪的精神,特別這數星期間,有很多無理事情觸動着我們的神經。
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但好齋菜卻越來越少,之所以,縱千山萬水,熬半小時顛簸車程搖搖晃晃來到靈隱寺,你也會大呼值得值得。靈隱於山麓一隅的靈隱寺,一直是不少遠足人士來回大澳之間的休息站,蜿蜒小山路旁流水淙淙,石溪旁有低頭喝水吃草的牛兒,沿途風光不應以明媚稱之,卻有種脫俗出塵的詩意。靈隱寺建於1928年,一直香火鼎盛,齋菜款式少卻有口皆碑,因為抵吃也好吃,好吃在每道齋菜都帶淡淡清甜味,我以為那是蔬菜本身的清甜,後來與前身是齋菜師傅的94歲師太談起,才知道寺方用的全是「石蔭水」。石蔭水,即石縫之間流出的清泉,味道清甜含豐富礦物質,未知是否師太養生秘方。石蔭水不是從剛才看見那條大路旁的石溪來的吧?師太笑說:「當然不是,那裏離這兒很遠啊,每天都由師傅專誠去挑兩擔水回來的。」用清甜山水煮出來的齋菜,就是和平常吃到的不一樣,尤其是那碗湯,沒有肉香反而更美味,喝起來就是有種回甘的味道在舌尖徘徊,叫我忍不住想再喝多兩口。
這天我們兩個人來吃,寺方卻奉上四款齋菜,數量不少。大路菜式中,以羅漢齋最得我歡心,賣相不油膩,雲耳木耳一滑一爽,再配冬菇等材料,入味卻不太濃味,要不是天氣太冷,否則坐在室外,讓山麓間的綠樹作伴,感覺定必更寫意。(大嶼山大澳薑山村,2985 5255,齋菜每位$75)

秀珍菇伴西蘭花,配搭簡單卻是清理腸胃的最佳選擇。

靈隱寺是不少遠足人士的中途加油站。

靈隱山麓一隅的靈隱寺,一直香火鼎盛。

寺裏有一塊田,大師們閒時植種荷蘭豆。

沿途見牛兒吃草,好優哉游哉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