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耶倫的八萬五 - 丘亦生

金融雲端:耶倫的八萬五 - 丘亦生

「八萬五」與「港人港地」這些政策的「被」消失,港人看在眼裏,早已經見怪不怪,但原來這並非香港特首的專利,握着全球經濟命脈的央行官員,有時也會搬龍門當食生菜。
說的是美國聯儲局及英國英倫銀行,他們於前年12月及去年8月,先後以失業率定下一個未來加息的指標,儲局前主席伯南克當時表示,在失業率跌穿6.5%前,都不會加息,而英倫銀行的不加息條件之一則為失業率7%。
這種向公眾發出一個前瞻指引(forward guidance)的做法,其實也是央行非常規手段的一種,希望透過公告一個清晰的息口「路線圖」,讓市場相信央行真的說得出做得到,息口真的好一段時間不會輕舉妄動,因而放心在經濟仍存在暗湧的情況下投資及消費,從而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將加息決定與經濟指標如失業率或通脹掛鈎,主要是令央行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令央行難以彈弓手,令政策更可信。

失業率縱觸底線 也不加息

勢估唔到,失業率的下降會較預期快,美國失業率一年間已來到6.6%,離6.5%的目標水平只差一線,而英國只用了半年,失業率便回落至7.1%。問題是,失業率的改善,又不意味兩地經濟已明顯好轉,美國失業率急回,更加是因為更多人放棄搵工之故,現時考慮加息肯定會令復蘇夭折。
很明顯,兩地央行今次是定錯目標,錯估經濟表現,但前瞻指引這道板斧卻是以信而立,如果不找數不認賬,便會失信於民,日後又如何叫人再信,那這招便等於廢掉了。
今次蝦碌,把新任儲局主席耶倫及新任英倫銀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置於相當頭痕的境地,畢竟兩家央行都是有頭有面,舉足輕重的。結果是,兩人於上周分別採用兩種不同的策略應對。耶倫採取宛如「八萬五已不存在」的做法,她上周首度到國會聽證時指出,儲局除了失業率外,還會審視其他勞動市場的表現,故此即使失業率跌穿6.5%,仍有排不會加息。
卡尼的處理,則是搬龍門,推倒昨日之我,換了新的前瞻指引,提出一個GDP缺口(GDP Gap)的概念,亦即現時經濟中還有過剩的產能,機器設備存在開工不足的情況,要等這個缺口收窄後,才是加息的時間。
無論是含糊其詞還是搬龍門,都會令前瞻指引未來的效力大打折扣,誰知日後兩家央行會否再一次不找數?例如當滯脹出現,經濟未復蘇但通脹突飆,到時又能否抵受得住誘惑,任由通脹決堤,也不先加為敬?

央行掌握前景能力 惹質疑

再者,英倫銀行突然提出GDP缺口這個新指標,也失去原來指引的簡單易明特性,一般人對GDP缺口其實不甚了了,而且比起失業率,欠缺客觀量度的基礎,坦白說,新指引只是聊勝於無,對普通人的經濟決定,起不了多少鼓勵作用。
可以說,今次兩大央行企圖以傳達訊息手段來達致貨幣政策的目的,實驗結果差強人意。我認為,前瞻指引的挫敗,本身並非大問題,頂多只是回到格林斯潘的估底牌年代,要擔心的反而是,兩地央行對經濟走勢的掌握會否不足,事關QE收水過程的未知數太多,我們瞎子摸象不緊要,如果連船長都盲摸摸,駕馭着這艘全球經濟號在風暴中沖浪,你能不驚驚嗎?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