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字部:香港少林武術文化中心 堅持手做拉麵筋

食字部:香港少林武術文化中心 堅持手做拉麵筋

香港沒有少林寺,但在大澳卻有一所由大澳公立學校改建而成的香港少林武術文化中心。
尋常日子,武術文化中心偶爾會有二、三位少林師傅在習武,一時舞雙截棍,一時耍拳踢腿,霍霍有聲;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兒其實也有一位出名的齋菜師傅,靠她一雙巧手煮出來的齋菜,同樣精釆。溫姑娘是土生土長大澳人,自小在齋堂長大,跟隨師傅煮齋菜,至今已有廿多年烹調齋菜經驗,她坦言近幾年市區的所謂齋菜,都不再是她小時候嚐到的味道:「都市人甚麼都要急要快,卻忘卻了茹素的本意,就是要放慢心境,才能真正洗滌心靈。」她斬釘截鐵表明,不會買那些現成做好的齋材料,如麵筋,她的菜式會用到,卻只會用自己親手做的手工麵筋,由發酵、炸到炒,反反覆覆洗來洗去,就是上周只得攝氏兩三度,水冷如冰,但她仍堅持親手慢慢做足每個步驟,「煮齋的人一定要有心,才會做出好味道。」她的齋菜千變萬化,一個南瓜,可以燉焗煎炸做出四道菜式,當中以豉椒炒麵筋尤其出色,黑椒香令麵筋帶點肉質的口感,配青椒真是送飯良伴,最厲害是她竟有本事做到半滴油不沾,「這兒經常有小孩子來參加宿營,他們起初見桌上只得瓜瓜菜菜都耍手擰頭,但一兩餐後就吃不停口,甚至要添兩碗飯。」能讓不吃瓜菜的小朋友都愛上素,味道之外,賣相吸引也是原因之一,而為健康着想,她所有菜式都奉行少油少鹽,「少林本身都主張健康清淡呀。」說畢,她又走回廚房,繼續用寒冰般冷水洗擦她的麵筋,為下一頓飯準備。
我呢,則坐在人造草皮上,齋香直攻鼻膜,誠味覺大享受也,而視線則與大澳靜謐的漁村風光相連,風聲鳥聲輕輕在耳邊掠過,置身如斯寧靜的世界,很難想像將來某天,這兒會變成人山人海的翻版旺角。(大嶼山大澳石仔埗街洪聖廟側,2985 8338,齋菜最少一星期前預約,每席12位$1,150至$1,300)

素鵝非常好吃,腐皮豆味濃郁。

鄒師傅學習少林功夫已11年,雖非茹素卻很喜歡吃素。

武術文化中心前身是大澳公立學校,在大草皮與巨樹的包圍下,吸每一口氣都是清新的。

武術中心置放了幾尊佛像,人走入會自覺放低聲線,不好意思大聲說話。

特色棚屋,這大澳漁村風光,有時間就看多幾眼好了。

竹籮上的鹹蛋黃,奪目耀眼,離遠一遠已經望到。

溫姑娘堅持用傳統方法做齋,現在已很少人懂得手做麵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