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反反蝗原因(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梁振英反反蝗原因
(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我不認同「驅蝗行動」的示威方式。但這裏想討論的,是梁振英政府近期就針對內地旅客的意見和行動的回應。由梁振英本人早前發表指控港人的「未富先驕」論,到昨日政務司長及三名局長齊聲譴責「驅蝗行動」,連串不尋常的舉措,絕非巧合。
政黨提出陸路入境稅建議,社會上本來就意見紛紜。梁振英不同意這建議,大可舉出很多理據,但他偏偏在反對之餘,特別加上叫香港人「唔能夠未富先驕」這樣的挑機重話,顯然是有備而來。
明知無助理性討論,只會挑動港人情緒,梁振英仍刻意這樣說,而且「未富先驕」與罵港人「撒嬌」、「幼稚」的《環球時報》論調同出一轍,這不是因為梁振英性格傲慢或政治無知,而是因為梁振英現在的思維方式,主要圍着中央這個軸心運轉。換言之,他說的話,首要是說給北京聽;他做的動作,也主要是做給北京看;至於香港人的感受,他已不顧。
也因此,百多人在廣東道「驅蝗」示威,翌日梁振英政府要出動一名司長及三名局長嚴厲譴責。保安局局長黎棟國表明「按既定程序依法處理」,甚或對示威者控以公眾地方行為不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更矢言,不容忍事件再發生。
黎棟國說「既定程序」,但以往愛字頭組織踩場示威手段粗暴、《城市論壇》上批評政府的嘉賓經常被建制派支持者辱罵甚至追打,自稱重視言論自由的梁振英政府,可曾「依法處理」?「驅蝗」的同一日,李慧玲出席《城市論壇》,遭人辱罵「妓女」,被主持趕離場的觀眾用示威紙牌拍打港台員工,卻不見任何一個局長出來譴責。
其實,只要翻看昨日報章就「驅蝗」示威的報道,已見端倪。主流報章對這次只有近百人參加的示威,多只在內版報道;《大公》、《文匯》等左報,卻以頭條全版大篇幅作負面報道,《大公》更配以對版「起底」專題,指幕後軍師「攞綜援搞港獨」。
不少香港人確實因為自由行造成的問題,積累不滿情緒,但認同「驅蝗」行動的不是社會主流。梁振英政府無視市民不滿,卻為了向北京鷹派交代,集中火力大搞反「反蝗」,動輒打上「未富先驕」、「搞港獨」的標籤。這樣下去,只會激化中港矛盾,距離阿爺日盼夜盼的「人心回歸」,越走越遠。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