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一枚報廢近34年的人造衞星,預計昨天(周日)會墜回大氣層,俄羅斯航天指揮部表示,該衞星已在大氣層中完全燒毀,並沒有造成任何損害。
將墜地的「宇宙1220號」(Kosmos-1220)海軍電子監察衞星,在1980年發射,同年即報廢。俄軍航天防衞官員表示,軍方密切監察該衞星位置,原先預計重回大氣層時大部份會磨擦燃燒掉,最後衞星在當地時間下午5時58分,即本港時間晚上9點58分,在大氣層中完全燒毀,當局指衞星燒毀過程都由電子和雷射探測全程監控,並沒有造成任何損害。
由於「宇宙1220號」的軌道與赤道夾角大,當局一度認為它的碎片可能墜落在地球任何地方,包括有人聚居之地。俄羅斯也沒有公開衞星具體大小和重量。
美國《天文》雜誌主編艾徹(Divid Eicher)表示:「地球表面大部份被水覆蓋,多人聚居地方屬少數,所以碎片不太可能造成傷亡或嚴重損毀。」
俄羅斯另一報廢「宇宙」衞星,1978年墜落加拿大無人地帶,但碎片帶輻射,清理多時。2009年又有一枚「宇宙」衞星與美國電訊衞星高速相撞,在軌道留下幾千塊太空垃圾碎片。
俄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