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的歌都有得唱《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可見不幸是有千千萬萬種的,但是活得快樂、幸福的人卻是很相像的。近年來,世界各地不同團體、科學家、學者或權威性雜誌都有研究和分析,如何能讓人類活得更快樂,這些報告當然有一定的道理,值得參考。
上周和大家分享了我的5個快樂之道,這期繼續分享其餘5個,雖然這只是屬於趙式芝個人的心得,但相信多少也會有點參考價值,趁着新的一年馬年來臨,大家一起努力,讓我們活得更快樂吧。
1.每年抽100小時做義工
美國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Abraham 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指人類的需要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的,首先我們需要滿足最基本的溫飽、感到有安全感,然後需要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得到別人尊重,而在金字塔頂端的,是自我實現的需求,這個需求才能帶給人類最大的滿足,我認為自我實現其實就是追求自己的人生意義。美國《時代雜誌》報道令人快樂的十個科學驗證,其中一項是每年抽一百小時做義工,即平均每星期做兩小時,無私幫助別人會給自己帶來快樂,對於正在經營相信愛慈善基金的我來說,非常地認同,歡迎大家加入義工的行列。除了定時做義工外,見到別人有困難及時伸出援手,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能帶給我很大的快樂。
2.做誠實的自己
我推出的散文集《相信愛》的開頁,引用了美國神話學者Joseph Campbell的名言「The privilege of a lifetime is being who you are」(人這一生,最大的榮耀就是能夠活出真實的自己),這句說話可說是我人生的座右銘,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努力去面對真實的自己,看清現實,不要被謊言和假象所蒙蔽,才能夠活出真我,做一個讓自己都喜歡的人。
3.勇於向別人道歉
所謂的驕傲和尊嚴,其實是魔鬼的化身,讓我們只看到自己,而往往成為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障礙,人類的快樂其實是互相連繫着的,尤其是互相關心和在乎之人,所以每當有不快的事情發生,我會嘗試做主動道歉的那一位,即使我認為那件事情對方的錯誤比我更多,也不介意,因為能與關愛着的人互相諒解,才會感覺得到快樂。
4.注重外表和儀容
外表和儀容的整潔能帶給人自信,也是對別人的尊重。之前在文章中也曾提過,18歲的時候,因為我吃素和思想偏激,體重只有95磅,然後因為爺爺和阿姨的相繼去世,內心痛苦無處發洩的我暴飲暴食,兩年內體重增至178磅。那時候的我說,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我的肥胖,及後因為父親的一句:「人點可以放棄自己而唔在乎。」我又用了兩年時間,成功減至125磅。我到現時仍然認為,不需要去理會別人的眼光,但確實要懂得在乎自己,不論是外表還是健康。
5.勇於定立目標
只有不怕冒險、勇於挑戰自己,才會不怕擁抱失敗,更加懂得珍惜成功。在馬年這一年,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和口號是「Care deeply, Love generously, Live simply」(深切關懷、慷慨去愛、簡單生活),並努力地去實行。從我年少時抑鬱到現時積極正面的心路歷程,「Care deeply, Love generously, Live simply」這個口號,能在生活中幫助我尋覓方向和作出抉擇,希望你也能夠盡快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加油!
Profile:趙式芝
趙世曾女兒,卓能(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慈善機構相信愛基金創辦人,愛好駕駛直升機。( http://www.facebook.com/foundfaithin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