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蔡和平 一室陶俑伴我行

BIG SPENDER:蔡和平 一室陶俑伴我行

今年是《歡樂今宵》之父蔡和平加入電視行業50周年,他的名字與電視不可分割,21歲為無綫電視開創直播節目《歡樂今宵》,90年代創立華娛電視。這個電視狂人對中國古董也有一份狂熱,以掃貨式購買古董,約三十多年前在北京的古董街逛兩天,收穫已多得裝滿一個小型貨櫃託運回港。今天不論家中與辦公室均堆滿明清傢俬及陶器,在新加坡出生的他說要透過古董認識中國文化。
記者:黃碧珊
攝影:楊錦文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蔡和平的父親是新加坡華僑,在當地經營童裝生意,蔡和平自小有工人服侍,17歲畢業於澳洲King's College,畢業後在澳洲電視台ADS Channel 7由低做起,做過場記到攝影、編導至監製,其後在新加坡電視台工作。1967年,毛遂自薦寫信給時任無綫電視澳洲籍的總經理Colin Bendall,一星期後收到聘書,首個任務是策劃及籌備香港首個直播綜藝節目《歡樂今宵》。雖然蔡和平在《歡樂今宵》面世後六年,即1973年已經離開無綫,但他創作的節目成為香港家喻戶曉的長壽節目,他現時仍自豪地說:「如果沒有我,無綫未必會有今天的成績,是我將無綫在開台之初的江山打好基礎。」
雖然他在香港已居住46年,但說話總是中英夾雜,「我是新加坡華僑的第二代,新加坡是英國殖民地,所接觸everything is西方東西。」離開電視台後,蔡和平創立自己的製作公司,除了製作香港政府新聞處的宣傳片,也接廣東及國內電視台的廣告,經常往返中國,漸漸發覺作為中國人,為何對中國文化如此陌生。

蔡和平指每件陶俑各有不同形態,較平面的陶器多樣化。

這是蔡和平17歲在澳洲ADS Channel 工作時留影,距今50年。

運回一貨櫃明清傢俬

「1979年,開始入中國做廣告,到北京、上海等地,建立起認識中國文化concept。」喜歡走到古董店、博物館認識歷史,從前對中國朝代零知識,現在蔡和平隨口可說出漢朝是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的朝代,記者指着一件色彩斑斕的陶俑跟蔡和平說刊登它的效果好看,蔡和平卻說:「這只是元代出品,距今沒有千年,還是拍攝歷史久遠的較好。」他對中國朝代的變遷年份,比一個中學生還要清楚。
80年代初,中國剛開放,大量古董充斥古董店,蔡和平指:「當年曾經買了一個貨櫃的明清傢俬運回香港,實際價錢已經忘了,大約十多萬元吧!」這個古董傢俬初哥不理朝代與木材質料,見到合眼緣的便付錢買下來,現在中環的辦公室與九龍塘獨立屋的家中,放滿的頂箱立櫃、小方角書櫃、方桌、方凳、小案等,悉數於當時購買。那時他購買數張長闊各逾十呎、有窗戶與小廊子的古床,「拆成平板運回來,要請師傅入榫裝回原貌。窗設有木板,可以拉上自成密室,以前是客床,但現在不可再睡了,因為已經放滿東西。」蔡和平所指的東西,正是他收藏最多的陶器,從距今約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到百多年前的清朝都有。

陶器滿室只買不換

每件陶器體積較家具小,存置較方便,辦公室的頂箱立櫃、書架及案頭均已放滿數百件陶器,數千呎的家中藏量更加嚇人,易碎的陶器滿室,有些會放置在特製的透明膠箱保護,但大多數是放在桌面與地下,連他在家中也要步步為營。有一年,蔡和平與太太到法國參加康城影展,家傭打開大門後,有隻野貓闖進蔡家花園,走到別墅前,觸動保安系統。由於蔡和平離開香港前,將系統警鐘直接駁至警局,所以野貓引起的警號惹來警察到訪蔡家大宅,進入大宅的警員看見屋內滿是陶俑,不禁懷疑是否到了西安兵馬俑博物館。
很多收藏家對款式相若的物件只會收藏一件起兩件止,將相若的拿去更換,不過蔡和平只買不換,大部份款式有數十件,「將同類的放在一起,每隻形態也不同,這隻馬蹄是慢慢提起,好像準備前行。」他從頂箱立櫃上格取了兩隻北齊紅陶加彩馬兵俑出來,一直坐在旁邊辦公桌工作的蔡太說:「這款陶俑在約十多年前的荷李活道古董街,只出現過幾個月,蔡生每次見到它也買下來。送了一隻給朋友後,想再買補充也找不到了。」蔡和平接着說:「十多廿年前,荷李活道有很多貨揀,看見合心水的會悉數買下來。」一次買十件、廿件相同款式的陶俑是閒事,原因是從前每件陶俑的價值約數百至數千,現在一件索價萬元或以上,加上家中已有堆積如山的藏品,近年已很少購入新貨。

人生如戲高潮迭起

要認識陶俑,蔡和平除了到博物館或古董店觀摩,亦買不少參考書翻閱。他翻開一本被譽為中國十大文物收藏家之一、已故香港富豪徐展堂,於1998年捐贈116件陶瓷給香港文化博物館的《漢唐陶瓷藝術書》,當中約七成的項目被劃上螢光筆,蔡和平說:「這些都是我有的款式。」為避免誤購不可出境的中國國寶陶俑,蔡和平從來只在香港購買,荷李活道早有數間相熟的古董店。別人看電視、電影是消閒娛樂,但在蔡和平眼中都是工作,總會想到如何找出新靈感,並帶到自己的媒體平台運用,可讓他感到輕鬆的一刻就是欣賞陶俑時,「就算在華娛電視最艱難的時間,我也會走到荷李活道逛古董店。」記者笑說他逃避,他回答:「It is part of life。 」
他的事業有如電視劇情般高潮迭起,不足30歲已經當上電視台行政董事特別助理,跌得最低是創辦的公司有清盤危機。1994年,蔡和平以當時整副身家5,000萬元創立自己的電視台華娛,其中又以約1,560萬元租下亞太衞星播放節目,三年後開始出現財務問題,多年來蝕了數千萬元;找來投資者入股,合約簽好了,但錢卻沒有下文,華娛面臨清盤。雖然後來獲准在廣東省落地,但多年的困擾終在1999年初崩潰,蔡和平因腦積血入院,要在頭顱開五個洞,共放出一罐汽水的瘀血,翌年與時代華納結盟,2003年正式退出華娛。回憶這段不如意的日子,蔡和平淡淡地說:「以私人力量開一間電視台,是passion多於理性,最終也能夠與世界傳媒巨頭之一華納結盟,算是成功。」人生事業經歷高低起跌,不論開心與苦惱時,蔡和平身邊總有一個好幫手太太,以及無數的陶俑古董。

明清時期 拔步床

約六年前,這張精雕細琢的床可供客人使用,現在它仍處蔡家客房,但已放滿陶俑。這古床叫拔步床,俗稱八步床,整個平台長濶各約逾十呎,四角立柱鑲有圍欄,並設頂架,三邊裝上窗框,床前有個小廊道,廊子兩側可放小家具,造型卻像一幢獨立小房子,於明清時期製造。《壹週刊》圖片

新石器時代 幾何紋彩陶壺

估計製造於公元前7,000年至1,600年的新石器時代,是蔡和平陶器藏品中最久遠的年份。

北齊 紅陶加彩戰馬

雖然北齊只出現於南北朝的550年至577年,成國年份短暫,但是該時代製造的陶俑比較前朝,如漢魏古拙誇張的陶俑,北齊陶俑造型精準生動及細膩流暢。

漢 綠釉舂米坊模型

自東漢起,陪葬品內容不斷豐富,多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展現漢代農民生活部份輪廓。這模型有農夫使用碓磨器處理穀物,旁邊還有犬隻在守候。

漢 黑陶貓

漢代(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陶工已掌握拿揑動物比例結構,為不同動物塑造各種神態及性格,技巧高超。

唐 三彩武士俑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618年至907年)的藝術精華,除了因為它的工藝複雜,還從陶俑的造型,反映唐的國勢強盛。蔡和平購買這個武士俑後,將它安裝在支架上,充份表現應有的強壯有力與瀟灑神態。

小知識:陶俑用作陪葬物

商周開始出現中國古代陶俑,但造型簡單,只表達陶俑的身份。在古代奴隸制度的社會,是以真的奴隸、馬、馬車及車夫等來做陪葬品,至春秋時代的墓葬始用陶俑為陪葬品,不過因為當時未掌握燒製火候,製作仍較簡單。秦朝開創了寫實主義陶俑雕塑先河,秦始皇兵馬俑形象逼真,陶俑技巧精湛。

蔡和平喜歡將款式相同的收藏放在一起,家中偏廳成了陶俑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