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熱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劇中的大明星全智賢住院時,對外星人金秀賢說:「初雪,怎能沒有炸雞和啤酒?」因為這套劇,當地本來流行已久的韓式炸雞文化再推高峯。在香港被視作快餐文化的炸雞,在韓國可是國民美食之一,配上一杯冰凍啤酒,大明星都愛吃,一點不失禮。越來越緊貼韓潮的香港,韓國炸雞店成了最新韓食潮流,每家雖各有特色,共通點都是「一味要夠辣」,看看元祖店李家和新開業的紅雞,除了辣以外,還有甚麼板斧?
記者:謝翠玲、李莉
攝影:楊錦文
香港元祖炸雞店
金巴利道一向是香港的韓國街,走到底便是以韓式炸雞為主打的李家酒吧。在韓國首爾出生的老闆權東眩,說當地的炸雞文化由來已久,自己在首爾也曾開過一家店。一手一件香脆熱辣韓國炸雞,配上冰凍生啤酒,大口酒大口肉的暢快就是讓他念念不忘的韓國地道酒吧風景。在香港定居十二年,卻發現這兒竟沒韓式炸雞店,若有所失。兩年前便決定放下導遊工作,重操炸雞酒吧故業。果然,當初開店時旅居香港的韓國人蜂擁而至,終於尋回家鄉的味道;就連裝修間隔,也跟權東眩之前的酒吧一樣,有同鄉跟他說就如到了「小韓國」。
兩道招牌炸雞端出來,一道是葱炸雞一道是甜辣炸雞,表面炸漿比美式炸雞薄,碟上也乾爽不見油,一份一隻全雞。權東眩以帶有韓國口音的普通話說出韓國炸雞的美味秘密:「韓式炸雞用全雞,雞越嫩肉越好吃,但太細隻沒肉食,所以我選定九百克大小的雞,大小剛好。但要做得好吃,首要醃得入味;醃最少二十四小時!」就是來到香港,權東眩沒有遷就港人怕辣愛甜的口味,雖然有本地人說太辣,但他就是不賣賬。「我用上韓國運來的炸雞粉,加上醃料也是用韓國鹽、辣椒粉、黑胡椒、酒和醋,再加其他十多種配料醃雞,炸完便會去除了雞的肉臊味。」招牌菜是葱炸雞,吃時要把炸雞葱絲和醬汁一口咬下,炸得鬆脆的雞肉,配上嗆辣生葱絲,感覺清爽,最後滲出絲絲辣,欲罷不能。現在,這美味口碑漸漸擴散,現在晚餐時間以港客為主,晚上十時後又變回韓國人時間:「因為韓國人不喜歡等太久啊!」所以說,晚點去隨時能碰上韓國美眉和帥哥。
李 家
Chicken HOF & SOJU
尖沙嘴金巴利道84號金閣大廈地下
跟足韓國辣到噴火
新開業的紅雞「Red Chicken」,老闆將店子改名Red,就是辣的意思。「韓國人放工最喜歡問:chicken and beer?要飲多兩杯,炸雞味道一定辣到噴火。」韓國人嗜辣是常識,他笑說有不少自命嗜辣的香港人曾在此挑戰自己味蕾,點上大辣,結果吃不到一件。「中辣對你們來說已好辣,否則,少辣會較迎合港人味道。」
打開餐牌,也有意料之外的驚喜,超過十款的炸雞;除了傳統原味外,也有多款可供選擇,混搭式味道如蜂蜜檸檬和卡邦尼口味,韓國流行的香蒜味炸雞等,老闆話來自韓國的秘製醬料是撒手鐧;至於秘製醬料是香料還是甚麼?當然半點也不能透露。論氣氛,位於天文台道轉角街口,落地玻璃配一室紅磚都是韓國最流行的裝修,加上強勁K-pop背景,七成以上是韓人,韓文充斥店內,即時有點時空交錯的感覺,有一刻以為置身首爾明洞一角。
紅 雞
尖沙嘴金巴利道65-67B號太平洋大廈UG層B舖
韓國炸雞和台式炸雞
炸雞文化在韓國興起了十數年,但隨着韓流的興起也陸陸續續在各地流行起來。要說韓國炸雞和台式炸雞的最大差別,韓國炸雞一般需要費時將雞肉上的油塊挑選去除乾淨,再經過長時間醃製,沾上特製醬料,炸雞表面香脆,雞肉微微濕潤;而台式的香酥炸雞則會加入自製炸粉與醬料,一般會蘸麵包糠、番薯粉、糯米粉、蛋香粉等乾式炸粉,放入油鍋炸,炸雞香料味比較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