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將「五六」當「馬陸」 - 嚴浩

誤將「五六」當「馬陸」 - 嚴浩

過年的時候我的一篇文章題目叫「鬼咁馬陸」,有讀者留言說,錯了,應該是「鬼五馬六」。我在香港出生,廣東話是我的第一語言,但還是會擺烏龍。那麼「鬼五馬六」有出處嗎?我上網查了一下,竟然真的有出處,原文出在「廣東新聞網」——
「比喻人或事古怪。這個詞由鬼馬和五六組成。『鬼馬』意思是有趣而難以估計,如果說某個人鬼馬,也有機靈黠慧的意思。五六呢?以前有這麼一個說法: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而在初五初六兩日,有舊習俗是去地藏廟拜牛頭馬面,總讓人覺得蒙有一層神秘古怪的色彩,所以鬼五馬六可以解釋為人或事荒誕、古怪。」
民間習俗很可愛,佛教說眾生平等,提醒人類要愛護動物,雞狗豬、羊牛馬與人類關係最親最密,於是民間便在過年的時候向牠們拜個年,現在也朦朧記得老人說初一不要吃雞,初二不要打狗……諸如此類,在初五初六兩日去地藏廟拜牛頭馬面這個習俗卻是未曾聽過,不過牛頭馬面也是護法,供在廟中有警戒世人的意思。
多年來我把「五六」誤當「馬陸」是半輩子糊塗,換來的是認識了那條以長滿了小腳以炫耀自己的「馬陸」,這個滑稽的東西,我以後碰到人「鬼咁馬陸」的時候,還是會笑他「鬼咁馬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