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周五是眾多熱戀中情侶的大日子,因為你另一半會例行送上玫瑰花和巧克力,然後例行分享情人節大餐……講到分享,當然要預埋facebook那數百友人,例行上載心形薄煎牛扒照片公告天下之餘,更要互like再加句:「好溫馨啊!」(救命……)
二月十四日為教會的聖瓦倫丁日(Saint Valentine's Day),瓦倫丁是生於西元三世紀的教士,當時羅馬律法嚴禁天主教徒成婚,傳說瓦倫丁私自為那些受迫害的情侶主持婚禮,最後不幸被捕殉道。瓦倫丁不惜犧牲自己來成全世所不容的愛情,就是因為這份浪漫情操,世人便將他的紀念日定為情人節。
除了情聖,瓦倫丁也是一位守護聖者(Patron Saint),據講他能借助神的力量救治癲癇病患(註:癲癇在香港又名「腦癇」),為求證此異象,有學者曾走訪歐洲各大小教堂,紀錄了現存三百多件聖瓦倫丁的畫像及雕塑,他們發現當中過百件也是描述他治病的神蹟,研究結果後來被寫成論文,在醫學期刊發表。瓦倫丁死後,傳說信徒瓜分了他的骸骨,用來浸製專治癲癇的藥酒,之後更不斷循環再造,這方術結果在歐洲流傳了千多年──很無稽吧,此等穿鑿附會之說,古今中外皆多的是。
古希臘稱癲癇症為The Sacred Disease,意思是上天懲治世人的處分,患者必須依靠超自然力量驅邪治鬼才能得救。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摒棄了這種怪力亂神的思維,他認為癲癇的病因是痰涎積滯,以致影響腦部引發抽筋(可惜那並非正確的理論)。差不多同一時期,中國的醫學家亦改變了對疾病的看法,《黃帝內經》以陰陽五行等哲學概念取代鬼神之說,後繼的張仲景、巢元方等更突破這個框架,開創出科學性的臨床路線。到了十八、十九世紀,西方亦有類似的醒覺,醫學自此便突飛猛進。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