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情人節,有這樣一個網上笑話:「情人節沒有情人怎樣辦?」、「清明節家裏沒死人,難道還得弄死幾個?」都是安慰單身族的黑色幽默。與香港一樣,剩男剩女,成了上海熱門話題;不同者,是滬人較港人更主動出擊。於是,上海人民公園,逢周六日貼滿招親廣告;徐匯區宜家附設的小餐廳,成了銀髮族的另類相親勝地。為了終身幸福,年輕的、年老的,統統搏到盡!
「女,83年,1.65米,安徽人,外企,年(收入)12萬,未婚,漂亮,有房。求戶籍不限,有房,78年後,1.78米以上。」在上海人民公園,近大門口的幾個涼亭,通道兩旁掛滿密密麻麻的招親廣告。「都是爸爸媽媽幫子女徵婚,年輕人害羞不會親自來。」在相親閣當仲介的一個阿姨說。相親閣源自2005年,大城市經濟起飛,年輕女性在職場獨當一面,剩女一詞開始流行。
90後講效率 相親九次
23歲的傅小姐,是相親閣少見的年輕人。外形娟好,法律系高材生,在車行當法律顧問,條件優厚,但小妮子直言已感焦急。「身邊的人都在相親,自己還是單身,就過來看一下……但我還是相信,愛情應該靠緣份。」小妮子靦腆地說。同行的小錢,聽到好友提「緣份」兩字,笑着反白眼,只因23歲同樣單身的她,已在媽媽安排下,相親了九次!
「我要(理想對象)長得帥、皮膚白、要有1.8米高,有沒有房子沒問題。一般五分鐘,就看得出合不合適。」開朗的小錢如數家珍。喜歡看港劇追帥哥的她,對於愛情,想法實際,「我工作的部門只有兩個男人,全部已婚;同學之中,好的男生都有女友。相親很好,不用浪費太多時間在不合適的人身上」。她的爸媽也是相親結合,感情很好,令她對相親不單止不反感,還認定最具效率!
年輕的90後,已為終身幸福着急,早過適婚年齡,但渴望找到另一半的銀髮族,也不甘後人。徐匯區宜家家居附設的小餐廳,農曆年後就張貼了一則公告,告誡在餐廳進行相親活動,會影響其他顧客,有機會被趕走。「逢周二和周四是會員日,因為有優惠,他們就坐滿整間餐廳,有的買一杯咖啡坐一天,有的甚至不消費,其他客人都沒位子坐了!」餐廳清潔阿姨說。
80歲老太太找到老伴
宜家餐廳的五元無限添飲咖啡,以及其他價錢相宜的西餐,除了吸引附近的打工一族來午餐,也招徠了一群50、60歲的單身老人。62歲的萬姨姨,正是清潔阿姨口中的相親常客。「我們這些老年人,在家對着四面牆,一天說不了兩句話,在這裏很多朋友聊聊,時間就好過」。萬姨姨有一個32歲的兒子,早已成家立室,丈夫因為工業意外過身。獨身30年,她直言想找個伴共度餘生,但不好跟兒子說,在宜家餐廳全是同命人,反而同聲同氣。
「一把年紀,想也沒用。(對象的)要求也沒甚麼,有勞保,有放得下一張床的房子,就很好了。」萬姨姨說。黃昏之戀,千難萬難,但在這另類相親閣,也有成功例子,「一個60歲的老頭跟一個80歲的老太太一起了,他們的後輩不讓他們簽字結婚,怕那個男看中女的錢。其實到了我們的年紀,結不結婚也沒有關係,只想有個伴互相照顧。」一位老先生如是說。
攝影:林亦非
撰文:呂麗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