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芊陌:體壇「老屎忽」 - 蕭煒春

悠遊芊陌:體壇「老屎忽」 - 蕭煒春

香港冬奧唯一代表呂品韜炮轟港隊無隊醫隨團,質疑同行的港協暨奧委會成員霸佔了名額以公費旅遊,矛頭直指港協秘書長彭沖及副秘書長王敏超。關於香港運動員受到冷待和不公平對待,時有所聞,礙於港協掌控了運動員的出賽生殺大權,不少人敢怒而不敢言。看看電視鏡頭前的彭沖與王敏超,官威與氣燄大得驚人,對呂品韜的勇氣致敬之餘,實在擔心這位年輕運動員日後將要面對如何的打壓。
香港社會近年出現了一種以年紀或社會地位劃分階級的趨勢,一些在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剛好趕上這班列車的既得利益者,直至今時今日依然盤據在不同組織的權力階層。本來以他們的學識經驗,足以帶領香港邁步向前,可惜權力令人腐化,加上年紀漸長卻拒與時代同步前進,對後生一代總是看不順眼,逐漸變成了年輕人口中阻住地球轉的「老屎忽」。
王敏超與彭沖應是體育界「老屎忽」的表表者。王敏超指呂品韜因比賽輸了才諉過於人,還厚着臉皮說:「我自己都做過運動員,有時達唔到啲成績,希望有其他嘅原因講埋出嚟,變咗責任唔喺自己度……」王敏超是1966、1970年亞運會香港游泳代表,以及1968、1972奧運會香港代表,其後轉而練習水球,並在1978年代表香港出席亞運。最佳成績是在1970年的亞運會,在4×100米自由泳接力中獲梗頸四,換言之,落敗的經驗相當豐富,不知他當年有否面對過「諉過於人」這種冷言冷語?王敏超在退役後出掌多個體育會的要職,相信與其父是中華造船廠創辦人王華生、家勢雄厚有一定關係。
至於彭沖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精英運動員,曾是香港跳高和三級跳遠的紀錄保持者,分別在1962、1966年代表香港參加亞運。彭沖官威盛,事實是他曾為官30年,分別受聘於教育司署和康文署的前身市政總署,退休前官拜助理署長。像我這種「老一輩」的記者都經歷過當年市政總署的官僚氣,其因循與僵化可能是各政府部門之冠。彭沖自1993年起出任港協暨奧委會高層,至今超過20年。港協老化非彭沖一人導致,除卻父傳子、子傳孫的霍震霆、霍啟剛,餘下12名義務委員中10人已在位超過15年。
並非年齡歧視或不敬老,自己也曾經年輕過實在也已經步入人生的下半場,只是對於以努力、以汗水去實踐人生夢想的運動員,是打從心裏佩服他們的堅忍與毅力。以事件中對抗歌利亞的小大衞、20歲的呂品韜為例,他六歲學習溜冰、十歲起專攻速度滑冰,因為香港沒有標準滑雪場,多年來只能到長春、哈爾濱、南韓等地受訓,離鄉別井,連普通話都變得帶有東北口音。三年前更拋下書包,為的是手持紫荊花旗進入冬奧會場的一刻。他受訪時特別多謝父母,讓他可以暫且放下學業去追夢,當然還有在政府近乎零資助下、家人付出的「天文數字」訓練費。
社會近年鼓勵多元發展,強調求學不是求分數,眼前傑出運動員付出的,絕對不亞於一個DSE的5**狀元。要拿一張奧運入場券不是容易事,那些依附出色運動員而取得權力的「老屎忽」們,請放下涼薄、多給追夢的孩子尊重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