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購物享樂的思考陷阱 - 李德誠

開心見誠︰購物享樂的思考陷阱 - 李德誠

病人V最近告訴我,她上次抑鬱症發作時,花了百多萬買衫買化妝品,現在情緒穩定下來,難以置信當時購物的瘋狂。V這樣說,讓我想起最近讀過一本關於思想陷阱的好書──《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思考的藝術》,圖)。
作者Rolf Dobelli是一名小說家,因為認識很多文化界和學術界朋友,逐漸對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着迷。他在自己和朋友身上,發現很多思考陷阱都不是偶然發生,而是一種慣性,使人重複做出非理性的錯誤決定。Dobelli收集了各種關於生活、營商和理財等的思考謬誤後,應邀演講分享,大家都很受用,最後更將99個思考陷阱配以活生生的例子結集成書,每個陷阱在3頁以內深入淺出道出玄機,例如「從眾心理」、「權威偏誤」、「賭徒謬誤」和「贏家的詛咒」等,讀來引人入勝,讀後更功力大增。
書中第46個關於享樂的思考謬誤,正好解釋瘋狂購物為何對抑鬱情緒沒甚幫助。哈佛大學心理學家Dan Gilbert曾研究彩票中獎者,發現他們取得巨額支票後,開心感覺在數月後便消失了;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竟然和未中獎前一樣。我們情緒低落時,或以為瘋狂購物可換來開心感覺,誰知買回來的快樂為時很短。
用享樂換取開心,等於踏上一部「物質享樂跑步機」(Hedonic Treadmill),一旦開始了,要買的東西便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短暫的開心才可持續下去。
當然,生活在香港這個高壓城市,我們間中適度購物「𠱁吓自己」,實是無可厚非,但必須明白「消費治療」的限制。Dobelli在書中教我們要合理預期物質如車、屋、時裝、花紅等帶來的短暫快樂。相反,只有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Passion),才可以一直將快樂延續。所以,我們即使犧牲部份收入,也要追求更多閒暇和自由。
此外,我們也應多投資時間在人際關係,因為如果沒有朋友,即使再成功,快樂也不會長久。
我不是購物狂,但或多或少都犯過書中提及的思考謬誤,如果可以早十年看到這本書,應可避開不少思考陷阱,走少很多冤枉路。
更多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Cheerful-Life/428960323870312?ref=hl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