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波子王、寶馬王,33歲的歐陽若曦,綽號多多,這個揸盡世界名車,贏盡多項重要賽事的新一代香港車神,卻在月前在澳門舉行的世界房車賽尾站大熱倒灶,「前面炒車,被迫退賽,失望梗有,但都要往前看」。下月新賽季開鑼,積極組織新車隊的他,無暇傷春,本周又飛往葡萄牙測試新車,為新賽季做好準備,「成日埋怨,只會再輸」。勇往直前,他說才是賽車手應有的本色。
記者:呂麗嬋
劉德華舊作《烈火戰車》深入民心,總以為愛「鍊車」的人,又「寸」又好火,但眼前的歐陽若曦,笑容謙厚,禮貌周周,新婚的他,港人太太還是教友,似好好先生多過火爆車手!「賽車要高度集中,要好冷靜㗎。」他笑着平反。一年三分二時間不在港,上年就參加了橫越歐亞共27個賽事,但車神在港連代步的私家車都欠奉,同你我一樣,逼巴士,捱塞車;也得為每年龐大的贊助費四出寫計劃書洽談合作,酷得有血有肉。
「成立一支車隊支出唔少,無贊助好難生存。」賽車場,英雄地,加大油缸、高性能,一架戰車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世界級嘅賽事分獨立隊同車廠隊,後者有大車廠支持,由性能到工程支援,不能同日而語」。籌組私人車隊,在有限資金奮力博出頭,在溫哥華出生的他,是少有在世界級賽事中有排名的華人車手。他不諱言,年前過世的爸爸,對他影響至深。「二十歲前,爸爸係我嘅私人教練,由技術到做人,冇佢就冇我。」爸爸是業餘賽車手,四歲已跟着爸爸腳尾到賽場觀戰、八歲參加小型賽車比賽,12歲贏得首個全美冠軍,就連大學,他也選修運動市場學,學習寫計劃書爭取贊助。他直言實踐夢想路遙遙,按部就班,無暇耍酷,「比賽唔一定贏,爸爸對我唯一要求係:一定要認真」。為了爭取大賽經驗,過去十年,他的人生,大半都在路上。
忙練習 結婚前一日才回港
「結婚前一日先回港,夠晒經典,好在太太體諒。又試過有主辦單位問我有無興趣參加聽日嘅賽事,我二話不說就去執行李。」他深知,要成功,便得累積參賽經驗,沒有捷徑,「最頂級嘅賽事,大部份都喺歐洲,華人車手要熟習賽道,需要更艱苦嘅練習」,所以盡早到達賽場適應環境,沒有天才波。
日內飛葡萄牙測試新車,為新賽季做準備,下月他卻短留香港,為非牟利的賽車培訓計劃任導師,在港推廣賽車運動,「喺香港,好多人對賽車運動印象負面,以為玩親賽事嘅,都係飛車黨,但其實係源於唔了解,試過喺賽道奔馳,平時揸車嘅安全意識都會提高,信不信由你。」他笑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