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回談及的感觀發展(Senses Development)嗎?
感觀一般是指視、聽、觸、嗅及味五大觀能。但在「華德福教育」教學理念中,感觀其實可多至12種,包括平衡感觀(sense of balance)、身心感觀(sense of well-being)、原動感觀(sense of self-movement)、暖意感觀(sense of warmth)、言語感觀(sense of speech)、思維感觀(sense of thought)及個體感觀(sense of the other person as an individual)。這些感觀並不是直接的身體觀能,而是潛在於每人體內,如能充分發揮和應用於身邊一事一物,將大大擴闊我們對未來的視野。
用簡單例子去解釋,早前在學校見到一位小朋友在發脾氣,在旁的家長表示其女兒突然變得情緒低落,回到學校還要老師哄她才步入課室。我見此情況暫不出聲,當日課堂是製作應節餃子,還有部份家長與子女一同學習包餃子,我留意這位小朋友坐在一旁約十分鐘後,便自行站起步向同學堆中,開始參與搓麵粉和包餃子。其後,老師還特意與她做一些輕巧的編織製作,慢慢地看見小朋友面上展現笑容,還開始自行哼起兒歌,顯然已將低落情緒拋開。這實例證明人的情緒和感觀是相互影響。當人處於憂慮不安的情緒時,體內的感觀能因應周遭環境的變化而將內在的情緒作出適當調校,這位小朋友便是在情緒低落時因感覺到周遭開心環境而逐漸將煩躁消除,亦是她運用潛在於體內的多種感觀進行互相調校的結果。小朋友如是,成人也一樣。
Cannie Pang Garden House School校監
中國華德福幼師培訓與指導項目小組香港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