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部份州郡及多個西歐國家都有實施不同形式的租金管制,但近年不少經濟學者研究都發現,這些租管措施弊多於利,扭曲樓房租住市場,最貧窮的基層未必能夠受惠,而租金長期偏低亦導致樓宇嚴重失修問題。
紐約市自1947年起實施租金管制,每次續約加租不可超過10%。但統計數據卻顯示,35%受租管限制的單位,由年薪達5萬美元(39萬港元)的人士租住,並不屬貧窮人口,與租管原意相違背。而由於低廉租金單位的住戶,大部份都不願搬走,反而令不少新流入的貧窮戶租不到廉租單位,而要捱貴租。
租金水平由法定委員會決定的瑞典亦有研究指出,租管扭曲了市場供求,導致出現黑市租務,有人為租到心儀單位,願意私下給予業主高於租管水平的租金。而且因為租盤短缺,更出現必須靠人事關係或地產代理枱底交易才可租到廉租單位的情況。
業主若無法自主加租,會缺少誘因為房屋維修及保養,令租盤質素下跌。葡萄牙的租管導致在大城市要租屋住十分困難,而市內則有大量舊樓嚴重失修及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