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告訴我,她的手機計劃即將屆滿,電話公司通知她以XX元延續計劃。她回家以後,與家人閒談,發覺她的哥哥被告之另一些計劃,價錢便宜很多,選擇較多元化。朋友問為甚麼她沒有被告之那些計劃?
電話公司只告訴朋友一些資訊,沒有告訴另一些,對不同的人告訴不同的資訊,這不只是電話公司才會,保險公司、旅行社等也會。它們沒有騙人,只是顧客被告之不完全的資訊,而只有很少數的人會發覺資訊不是全面的,加上尋找新的資訊有時間成本,也不是所有人有能力去分析,於是作了不是最好的決定。
朋友的收入較高,被推銷收費較高的計劃,而她的哥哥收入較低,故被推銷收費較低的計劃。電話公司又如何知道顧客的收入水平?其實,它們可以從信用卡公司購買有關的資訊,也可以利用通話的對手、其他顧客的特性,得知朋友的收入水平。舉例說,如果朋友常常打長途電話回香港,有理由相信她經常出外,收入的水平不會太低。
保險及旅行社情況一樣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保險產品銷售,保險代理常會對不同的人推銷不同的產品,而原因不一定是某些產品較適合某些顧客,而是某些產品給予代理的佣金較高,代理較願意推銷這些產品,佣金較低的產品,代理未必願意推銷。
機票及酒店銷售的情況也是,某旅行社或網頁告之你某時間或某酒店沒有機位或沒有房間,這是它們的情況。事實上,在其他旅行社或網頁仍然有選擇。
在這資訊發達的年代,大家不難找到較全面的資訊,從而減少被片面的資訊誤導。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