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照留情:有故事的結婚照

婚照留情:有故事的結婚照

鄧英奇:
「我通常先了解客人的故事,主動要求他們一起參與整個婚照設計過程。很多客人雖討厭婚紗店公式照片,但又想一條龍服務,但我堅決說不,一定要你參與。」

由六十年代影樓中的歐洲風格油畫、七十年代歐式室內裝修、八十年代投影片、園林實景,及至九十年代到現在,香港人對於歐洲的憧憬沒有半點冷卻。不過,香港人還算是有進步,已經厭惡昔日婚紗店一條龍服務的公式攝影;一上面書,一堆堆個人婚紗攝影公司洗版,十萬元一個歐洲婚紗攝影團,結果一輯婚照,有一半的相片被風景搶去焦點,人反成了右下角的「罐頭」,這種被香港人美其名為「個人風格」。
鄧英奇二○○八年起在法國婚紗攝影公司做燈光助理,「那裏其實只是一個3D立體的影樓,地方細小,打燈位置日日如是。」
總之,每天由早到晚,他腦部休眠,手仍不自主地舉起燈,營營役役,生活如一隻被困在箱裏的螞蟻。

在婚紗店裏工作令鄧英奇厭倦公式化的浪漫婚照,自己的婚照決定噴一道屬於自己的牆,更有風格。

這對情人從中學結識以來,大小節日都來這裏吃火鍋,成了結婚主題。

從前正襟危坐的家庭合照不再,連父母都要迎合兒女趣怪的風格。

「我不明白為何新人總要在迪欣湖拍照?為甚麼新郎要扮彈鋼琴?」鄧英奇三年前結婚,「我反思婚紗照的定義,於是在維基百科裏搜尋,是否穿起婚紗合照就是結婚照?」於是他把心一橫,用噴漆畫了一幅牆,「我原本性格悲觀,但太太改變了我。我手上也紋上象徵我們的太陽花,牆上也噴了太陽花,自己設好腳架拍照。」有故事的結婚照,才稱得上個人風格。今年,他的女兒兩歲,也名叫阿花。
去年鄧英奇成立婚紗攝影公司,以一種瘋狂、玩味風格為主,鄧英奇跟別人不同的地方是,他必須了解客人的故事,並要求他們一起設計婚照。很奇怪,初期找鄧英奇合作的客人,都說「九成正常,一成玩味沒所謂。」那又何苦找鄧英奇?他說:「哈!公司成立初期還在摸索,依然拍些歐洲風格及溫情氣氛,後來卻改以新人的故事為拍攝主題,加入玩味。記得有次,借了麵包店做場景,偶爾大力一拍木枱,麵粉如飛花,落在新人全身,咔嚓,驚訝的表情被攝。」
幸好,經過一年鄧英奇的洗腦教育,客人為了一輯婚照可以去到好盡,「連一成溫情相都不要了。然而,香港人習慣只帶一叠網上婚照來見攝影師。本有一籃子的要求,卻先被攝影師反問他們的故事,客人說:「逛街,看戲,吃飯……」鄧問:「還有呢?」客人回答:「沒有……」
鄧英奇說:「初時香港人不懂細說自己的愛情故事。有了經驗,我把人生分為個人興趣、成長、戀愛、其他等三至四個方面,讓他們更有方向。」早前網上一輯由鄧英奇執導的婚照爆紅,相片中新人喬裝扮演十多個角色,主人翁就是香港藝人杜大偉和他的太太。
「以往當婚禮司儀,那些歐洲風景為主的婚照看膩了,欠缺個人故事。我有張相片想表達出我是一個藝人的身份。相片放大放在婚禮會場上,比《清明上河圖》更好看。」杜大偉還到龍記大隻佬雲吞麵店,拿着公雞碗拍攝。杜大偉說:「我和太太共同興趣就是吃,跟龍記老闆相識多年,知道他為了與太太環遊世界而結業,我決定在他那裏拍攝婚照。他還送我們一隻由開業至今的公雞碗和一雙筷,象徵長久,意義深遠。」因此,只要懂得見微知著,你就能找到自己的故事。

鄧英奇:「朋友一想到新郎,就想到可樂。新郎說以可樂作道具,我建議倒不如作主題,更可樂也。」

喜愛在家中煮飯仔的情人,豬肉檔成為充滿回憶的婚照場景。鄧英奇:「機械人般的姿態,令效果不血腥。」

婚照報親恩

「但我留意到,近來多了兩成客人想藉婚照,答謝父母。」鄧英奇說。杜大偉婚照中其中一個場景就是父親昔日有份經營的洋服店。「當了十七年藝員,浮浮沉沉,父親給我自由發展。這間洋服店養大我,想藉此告訴爸爸,我知道他愛我。」杜大偉說。
九六年暑假,杜大偉跟好友在渡輪上便看中站在船頭上的太太,給她留個電話,一約會就十七年,熱戀、冷淡、誘惑通通經歷過,就是未想到結婚。
「直至兩年前父親患上第三期鼻咽癌,女友辭職替他照顧父親。刻下才發現原來她早已成為他的家人,總要給她和家人一個交代。」
在婚禮上,杜爸爸看到兒子在昔日洋服店裏拍攝婚照,目瞪口呆,拉着昔日夥伴在相片前訴說舊歲月。「我們這段婚姻,父母是有份的。」杜大偉說。

杜大偉夫婦共同興趣便是吃,在好友龍記雲吞麵檔結業前拍攝,別具意義。

結婚豈只是兩個人的事,藝人杜大偉在昔日父親有份經營的洋服店拍攝婚照,答謝親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