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筆者在本報論壇撰文(題為〈為市民戒糖毒〉),提議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應該盡快取消在財政預算案的一次性寬免措施(俗稱「派糖」),以免市民對每年的財政預算案存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事有湊巧,曾俊華於兩天前在其網誌表示,當外圍經濟逐漸穩定,政府必須取消財政預算案的派糖措施。
筆者樂見財政司司長發表「減糖論」,因為政府終於正視派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派糖令市民產生了不論經濟好與壞,政府亦應「開倉派米」的期望。現在曾俊華決定撥亂反正,政府有望重整財政紀律。然而,人口老化的情況持續惡化,財政司司長實在需要作出適度加稅,才可減低政府未來的財政壓力。
市民一般對「加稅」二字相當反感。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有時候加稅可以提升整體社會利益。最佳例子是環保稅(Environmental Tax),其主要目的並非為了庫房大幅增加稅收,而是為了鼓勵生產者和消費者減少從事會對環境造成傷害的經濟活動,因而對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筆者認為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可在(1)汽車首次登記稅和(2)博彩稅作出適度加稅。以筆者之見,這兩項加稅會為社會帶來利益。
首先,汽車首次登記稅是向首次登記的汽車車主徵收稅項,所以二手車並不需要繳稅。這項稅收有甚麼好處呢?答案可以在附表一找到。附表列出四年多來私家車領牌的總數。讀者可以清楚看到,在這幾年間,私家車的數目明顯上升,每年平均增加約20,000輛,這直接令到香港交通擠塞的問題變得更為嚴重。
去年12月6日,筆者同樣於本報撰文(題為〈重組路線 九巴乘客雙贏〉)指出,現時大部份九巴的路線行車時間不斷增加,反映路面交通情況持續惡化。由於九巴的載客量非常龐大(約每天2.6百萬人次),一旦巴士行車時間增加,會令社會成本激增,同時也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筆者於去年11月底的「特首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的諮詢大會向幾位高官投訴,指政府必須關注私家車的數目快速增長為市民帶來的社會問題。如果財政司司長能夠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調升汽車首次登記稅,相信可以有效降低市民買車的意欲。同時可以舒緩香港交通擠塞的問題,對香港整體發展,利多於弊。
至於增加博彩稅甚至彩票稅,可以視為面對較少社會阻力的方案。過去幾年,香港賽馬會在本地及外地賽馬的投注額持續上升(見附表二),反映本地及內地市民均熱衷於賭馬。雖然在賽馬所徵收的稅率已不低,但因為賽馬賠率的計算方法是先扣除博彩稅和其他營運成本(俗稱「抽水」),所以賭仔是不會太過留意本地賭馬的賠率其實是不甚「着數」。因此,政府適度增加博彩稅率是不會過份影響馬迷的投注慾,反而可以令稅收有不俗的升幅。
稅務學會重提研究開徵銷售稅,對此筆者絕對支持。香港的稅基狹窄,過份依賴幾種主要稅收,例如利得稅、薪俸稅和賣地收入,是非常不健康的現象。綜觀大部份發達經濟體系也有徵收銷售稅,包括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總括而言,筆者認為引入銷售稅來擴闊稅基,這才可以有效地穩定政府的中長遠收入。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